“为什么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却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焦虑、孤僻,甚至出现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为什么家长拼尽全力,孩子却成为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的‘四无’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背后,都是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缺失。”毛亚庆说。
5月6日至7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办公室主任毛亚庆和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研究员鱼霞作客克拉玛依教育大讲堂,分别带来了主题为“学生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改进”和“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规划与运行”的讲座。
这也是市教育局举办的首期克拉玛依教育大讲堂。
在6日下午的讲座现场,毛亚庆结合即将在我市落地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与学校管理综合变革研究”项目,从“如何理解与解决的问题”“概念框架与理论基础”“实施的过程与项目效果”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性。
“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是当今世界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它回应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物质极大丰富与精神提升失衡所导致的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心灵的冲突问题。”他说,“教育现代化的追求不是仅仅回应人生存的理性基础和物化需求的满足,更需回应人作为存在者的自我本原和存在的意义,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夯实人性基础。”
毛亚庆表示,学校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场域,在教育中应该构建并实践全面可行的社会情感学习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帮助其形成积极人格、获得终身幸福感和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7日上午,鱼霞聚焦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定位、规划、运行及效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是教师合作学习、经验互补、资源共享的重要发展方式,发挥着示范、辐射、引领的重要作用,为教师的日常专业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名师工作室扩大了区域与校际的教师交流与合作,促进了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鱼霞强调,双新(即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教师要由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研究型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敏感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过硬的教学研究能力。名师工作室以“研究引领、学术涵养”为培养理念,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开发整合学科教学资源、经典诵读以及送课送培等系列教、研、训一体的专业学术活动,实现每个工作室“培养一批专家,带动一门学科,引领一个团队,辐射一个区域,结出一批成果”的工作室目标。
市教育局举办克拉玛依教育大讲堂,旨在汇聚全国教育专家的力量,围绕政策解读、教学改革、家校共育、心理健康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全市教育工作者及家庭提供学习交流的窗口,助力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推动全市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