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跌倒检测及监控系统
气腹机校准装置研制
人形机器人腰部关节开发
......
5月29日,2025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大赛在花溪校区举行,来自 全校16个学院的120件入围作品集中亮相, 30位由校企专家组成的联合评委组对各项作品进行现场答辩评审。
“真题真做”
企业需求直通育人一线
本次大赛的亮点在于其创新采用 “企业出题、学生答题、双师判题”的竞赛模式。该模式下,选题不再局限于象牙塔内,而是来自行业合作企业在生产实践、产品开发和技术储备中遇到的真实需求。
去年11月至12月,重庆理工大学共向合作企业征集具有真实需求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题目367个。经校企联合专家组把关审核,筛选出236个高质量毕业设计题目并向全校发布。最终,来自学校16个学院共计120个师生团队完成“揭榜挂帅”。
“大赛从‘学校出题’向‘企业出题’转变,实现了企业真实需求与学校育人目标的精准对接。”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建国表示,“依托‘真做真题’,我们有效解决了传统毕业设计中内容更新滞后、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不仅出题,更深度参与到“判题”环节。本次大赛的联合评委组中, 企业专家人数为22人,占比达74%。“通过构建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评委组,我们革新了以往‘重论文写作质量、轻应用价值评价’的传统考评机制。”何建国强调,“将评价的核心真正聚焦到对学生解决行业企业真实问题能力的考核上来。”
“真操实做”
创意落地,绽放“实”力
决赛现场,琳琅满目的实物样机成为“真操实做”理念的生动缩影,120件作品覆盖 医药康养、人工智能、新材料、计算机科学、智能汽车等多个热门领域。
如何实现无创、连续测量血糖?该校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生唐亮、李琴和陈菊设计了基于微波散射参数和机器学习的血糖评估装置,该装置利用电子仿真软件设计了一种 新型多环互补分裂环谐振器(CSRR)天线传感器,旨在提高检测灵敏度并优化紧凑性。
为解决传统会计师事务所应收账款审计面临的高重复性、低效率及人工错误等问题,该校会计学院的学生戴建涛打造了一款 基于“RPA+大语言模型”的KH会计师事务所应收账款智能审计系统,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精准高效的智能审计解决方案。
该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游冰、马海洋和杨顺则聚焦临床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ls)这一重大医源性难题研制了 基于纳米银抗菌的高强度可拉伸MXene 掺杂明胶/海藻酸钠水凝胶导尿管涂层设计,为转化临床用抗感染导管研发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重庆清研理工数智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文莉作为企业导师对此深有感触:“我特别关注项目是否真正‘挖’到了行业痛点,研究是否深入,以及未来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潜力。本次大赛的多数项目,不仅紧扣当前产业趋势与企业需求,更与学校的专业特色实现了良好融合,成果可圈可点。”
产教融合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次大赛是重庆理工大学充分 发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学特色,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工科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的基础上,学校持续探索与实践,将赛事升级为面向全校各专业的综合性创新“盛会”。
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哈宁武认为,本次大赛是学校抓准产教融合内涵、高质量践行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体现。他强调,在当前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建设背景下,高校更应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将真实项目和案例转化为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听到“枪炮声”做出“真东西”。他期待学校以此为契机,积极带动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高素质未来人才筑牢根基。
接下来,重庆理工大学将以本次大赛为再出发点,联合重庆市内兄弟院校,积极筹备2026重庆市首届高校毕业设计创新大赛,探索出一条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打造重庆高等教育品牌,培养更多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高质量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教育强市建设。
图片: 重庆理工大学
文字、编辑:王娅萍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