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高考试卷|语文:情怀厚植耕耘久 文田巧穑归满仓
开心田螺
2025-06-08 14:11:48
0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杨普光

在语文的田野上长久辛勤耕耘的2025届广大师生,终于迎来了期待中的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试卷。全国一卷的题目设置于很多师生而言,可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大致有二

一是文本材料分外丰。前三篇阅读的文本材料着实形制各异、内容纷繁。摘编自黄岳渊、黄德邻的《花经》,以问答体的形式呈现种植入门之法,有着极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和自述散文《我为什么离开武汉》,一为虚构,一为写实,两则节选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时代风云和人物命运;出自古代典籍《左传》《列女传》《韩诗外传》和《考信录》的四则文文言短篇,有史实,有故事,有观点,有情怀,巧妙组合,浑然一体。整套试卷的八九则文本,实用类文学类兼而有之,现代文文言文各具特色——有逻辑谨严者,有情节生动者,有感人肺腑者,有意蕴丰富者;文文各式,篇篇异形,考生在考场上的阅读体验是分外丰富的。但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充分解读所有文本的具体内容和思想情感,于考生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而言也都是极大的考验。

二是题目设置变化灵。全国一卷的试题特点可概括为“整体守正,局部微新”。整套试卷涉及到的大的题型和考点依次有:文意理解题(第1、2、6、7、15等),内容、原因比较分析题(第5题),画面意蕴赏析题(第8题),文本互证题(第9题),文言文断句、词语、文意、翻译、简答题(第10—14题),诗句的情感内涵题(第16题),情景式默写题(第17题),语言表达题(病句、成语等,第18—22题),写作等——常规题型如定海重石,此为“整体守正”。而有所变化和调整的题目,数量虽然不是太多,其巧妙与灵动却远超师生意料,是为“局部微新”。具体表现在:阅读I的选择题由原来的三个减少为两个,第3小题变客观选择为主观补写;补写由原来的语言文字运用题调至第一篇大阅读处,改变的不仅是题目位置,更是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文本情境,这给考生带来的做题体验是分外新鲜的;第4小题的文本补写更是打破出题常规,对考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语言文字运用还是五个小题,但前两个小题变为客观题,考查的分别是语句衔接和成语,较之先前的主观题形式,这两个客观题更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局部微调既能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更能检验出学生的备考水准和语文素养。

情理之中概括有三

一是依然注重教考关联,落实“以考促教”的理念。显性关联体现在阅读Ⅰ的第5小题——将文本材料和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养护理念作比较,并分析二者不同的原因。在比较的基础上实现对两篇文本各自清晰准确的理解,是对课本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显性关联还体现在文言文词语的考查上,“如”“若”等分别关联《屈原列传》《烛之武退秦师》等课文名篇中的重点词句。隐性关联体现在所选文本材料分别关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等任务群。这些关联既彰显了立足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意义,又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与升华。

二是依然注重核心能力,紧绕“四层四翼”的要求。以第3题为例,试题将原文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凸显实践导向,强化应用考查,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快速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极高。第4小题要求考生在把握原文结构脉络和线索的基础上,“合理推测作者的行文逻辑,准确找出逻辑缺环”,然后结合上下文提出恰当的问题。该题考查的是“由已知内容推出未知内容的信息整合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缺乏个性化思考,受限于固化思维模式,欲在此题中顺利通关,实属不易。第14小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材料、提取信息、归纳思想,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考生完美解答此题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除此之外,文学审美与鉴赏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也都在第8、第16等鉴赏性题目中以及第21、22、23等语言表达和写作题目中有鲜明的考查体现。

三是依然注重情怀美德,秉承“以文化人”的宗旨。全国一卷阅读Ⅱ的两个文本,展现了抗战中的艰难困苦和老一辈作家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引导考生从民族和国家浴火重生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作文的三则材料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奔走呐喊、救亡图存,再到振兴中华、民族自强的叙事背景与阅读语境,考生可以“从审美体验出发,思考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形成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体认”。北宋王安石的七律《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从石砚的“坚”联想到朋友的“心”,表达的是对身处逆境的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通过此诗,考生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彼此之间的交往,感受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尚情操,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一段关于谐音双关修辞的材料,选取剪纸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设题,既增强了趣味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考生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总而言之,在考场上应对试题的考生,不仅能尽情施展自身的语文才华,更能在丰富多样的文本材料中经受精神的洗礼和情操的陶冶。

由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类型和风格可知,当下,学生只要在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原野上勤力耕耘,厚植情怀,积极掌握语文必备知识和能力,就一定能在丰收的时节赢得颗粒满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港城大突降语言要求!26Fal... 香港城市大学公布了26Fall的申请时间,将会在9月中旬开放申请(根据去年时间推算,Masterma...
教育孩子是有顺序的:10岁前,... 文/婷妈 王姐最近总在小区里叹气:“我家那小子,初中住校后像变了个人——熬夜打游戏、作业拖到周日晚上...
高顿考研发布《考研·就业全景指... 近日,由高顿考研研究院编写的《考研·就业全景指南:2026考研行业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基...
致远初中优秀教师登上荣耀舞台 学校供图 晨报讯(通讯员 吴琳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周卉卉)9月10日,第41个教师节,南京市致远...
今天,2025年“法考”客观题... 9月14日17时30分,常德考区为期两天的2025 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考试(以下简称“法考...
高考失利,他们被送到中亚、中东... 文 | 显微故事,作者 | 楚樵,编辑 | 卓然 高考结束后,一个新的留学趋势正在悄然兴起。 与传...
学术人物介绍(十三)| 高雄杰 输 高雄杰,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夏衍电影...
北京理工大学宿舍怎么样?上床下... 北京理工大学参与的军备最近在阅兵式上一亮相,把很多考生的视线一次性吸附上来。既然关注度满满,小编当然...
十三岁女孩怎么教?做好这4点比... 十三岁的女孩正站在青春期的门槛上,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变化。 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是逼她考高分,而是帮...
说说预制菜的“预”字 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