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这次,动真格了!
根据沈阳市教育局最新通报,2025年1月至5月,短短5个月时间,7所学校、9名在职教师因违规补课被严厉查处!这份通报不仅点名道姓,更详细公布了每个人的“代价清单”,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处罚之严,堪称一次“零容忍”的集中亮剑!
看看这些“顶风作案”的代价有多沉重:
- “铁饭碗”说砸就砸!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教师吴某某(2025年4月),直接被解除聘用合同!这意味着,多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教师身份,一朝违规,彻底清零。这是通报中最严厉的处罚,释放出“红线不可越”的强烈信号!
- “钱途”与“前途”双重打击!
- 沈北新区雨田实验学校赵某某(2025年2月):记大过、区内通报批评还不够,取消三年评优资格、取消一年职称评定资格,更狠的是扣发第一季度绩效工资!评优晋升受阻,经济收入锐减,可谓“名利双失”。
- 新民市梁山学校张某(2025年2月):因违规组织补课,被降低岗位等级,同时取消三年评优评先资格。岗位等级降低,直接影响工资待遇和未来发展空间。
- 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李某(2025年2月):进行违规有偿补课,不仅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收取的费用更是被全额上缴区纪委专用账户!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污点”记录伴随职业生涯! 沈阳市杏坛中学武某、刘某(2025年1月),沈阳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杨某某、桑某某(2025年1月),沈阳兴华实验学校赵某某(2025年5月)均被处以记过处分。杏坛中学的两位教师还叠加了党内严重警告。记过处分是严重的行政处分,将记入个人档案,成为职业生涯中难以抹去的污点,影响深远。
这份通报,传递出哪些不容忽视的信号?
- “零容忍”绝非空话! 从区教育局党组、区纪委到学校层面,都在依据规定(《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查处层级高,执行力度强。
- “有偿”性质处罚更重! 南昌中学李某案例明确点出“有偿”,其处罚涉及纪委介入和费用上缴,凸显对利用职务之便牟利的深恶痛绝。
- “组织者”罪加一等! 梁山学校张某因“组织”学生补课,受到的降级处分比单纯参与补课的记过更为严厉。
- 处罚“组合拳”直击痛点! 通报批评、记过/记大过、党内处分、取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扣发绩效、降低岗位等级、解聘... 沈阳此次通报几乎涵盖了所有能对教师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处罚手段,让违规者付出“全方位”的惨痛代价,警示效果拉满。
- 常态化严打趋势明显! 通报明确是按照2023年的文件要求,旨在“进一步遏制...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这表明,整治违规补课是持续性的高压行动,绝非一阵风。
家长们怎么看?评论区炸锅了!
- “早该如此!大快人心!” 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孩子不用被变相“绑架”去补课,钱包也松了口气,更重要的是维护了教育公平的底线。
- “支持!但希望是长期行动,别只是通报这几个。” 家长们期待的是长效机制,让所有心存侥幸者都望而却步。
- “重罚好!但根源还是升学压力大,优质资源不均...” 也有家长理性指出,在“唯分数论”没有根本改变、教育资源仍有差距的背景下,需求端依然存在,彻底根治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
- “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怎么办?” 有家长担忧一刀切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合法、规范的辅导渠道。这提醒我们,在“堵”的同时,如何优化校内课后服务、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等“疏”的举措同样重要。
结语:
沈阳这记重拳,砸向的是违规补课的乱象,守护的是万千学子和家庭的切身利益,捍卫的是教育公平的尊严。9个案例,9份沉甸甸的“代价清单”,是对所有在职教师的深刻警醒:师德红线不容触碰,违规补课终将自食其果!
这不仅仅是沈阳的行动,更是国家层面三令五申、持续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一个缩影和有力执行。它明确宣告: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例外,没有侥幸!
教育,应该是净土,不该被铜臭污染;教师,应该是园丁,不该化身“生意人”。
严惩一个,震慑一片! 我们为沈阳的严厉举措叫好,更期待这样的“亮剑”成为常态,让清风正气回归校园,让孩子们真正拥有健康、公平的成长环境!
您怎么看这次沈阳的严厉处罚?您身边还有违规补课的现象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您的观点! #沈阳教育 #违规补课 #教师师德 #教育公平 #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