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广州中考第二天数学科目考试结束。不少考生反应,计算量大、23题难度较大、24题创新结合实际。
记者在广州市铁一中学考点采访了解到,大部分考生觉得此次数学并不简单,“我觉得跟越秀区一模的难度差不多。”彭同学表示,他印象深刻的是第24题,“这次数学的第24题挺有意思的,是应用题,文字量很大,需要仔细理解题目材料来解答,这种题一般都处于试卷的第22或23题左右的位置。但这次24题一改以往的二次函数压轴题设置,而是变成了文字理解题。我觉得这个变化之后,题目难度其实是降低了,因为文字理解题相对来说更侧重于对题意的把握,不像二次函数压轴题那样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技巧。”不过,彭同学表示,此次数学虽然压轴题不是太难,但前面的基础题和中等题计算量很大,花费了很多时间。
潘同学也表示,计算量很大,“前面的题花费了太多时间在计算上,导致后面做题的时候时间就很紧张了。刚刚好写完,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检查。所以心里还是不踏实,担心会有一些小错误没发现。”
尽管对于自己能考多少分不是有太大把握,但潘同学还是觉得这次考试很多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题型都是我之前没有做过的。比如尺规作图,原本应该是单独出一道题来考的,但这次却融入到了最后一道大题里面的第一小问。最后一题的题型融合性很强,比较考查考生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不少考生面色凝重走出考场。据考生反馈,今年数学试题整体偏代数方向,计算量大且难度较高,对考生的运算能力与思维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中,第 24 题作为创新题型,呈现出综合题的特点,以隧道为背景,融合了二次函数相关知识,一位考生表示,需要结合实际场景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代数运算、函数图像分析等多种方法求解。这道题的命题思路与第 23 题相似度较高。
广州市第七中学几位考生的反馈是:计算量大、题目创新程度高,部分考生直呼“做不完”。
“这次能考90分就烧高香了!”两名考生走出考场后,互相交流时透露了这场考试“不简单”。
采访中,几名考生不约而同提到了数学试卷的23题——题目创新,考查了很小的知识点:黄金比例分割矩形,“平时做题很少遇到,这次跟实践应用相结合,而且有点难算。”
统筹|记者 蒋隽
文|记者 蒋隽 崔文灿 何宁 秦小杰 刘颖颖 实习生 岑倩
图|记者 邓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