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记者 王艳珅 周妮 臧子青)这几天,高考考生们正忙着填报志愿,一些不法分子也“蹭”上了高考的热度,精心设计多种骗局,6月30日,记者经多方走访,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往年容易中招的骗局,给考生和家长提个醒,一起来看。
警惕志愿填报骗局
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市民张耀告诉记者,家中有位亲戚今年参加高考,高考成绩还不错,他们全家人正忙着给孩子报志愿。同时,张耀也关注到,关于志愿填报的相关骗局层出不穷。
张耀说,他在网络上看到,不法分子常冒充高校工作人员,通过伪造录取通知书,诱导考生进入非正规高校就读。这些通知书不仅印有虚假的学校公章、校长签名,甚至还附带精心设计的“官方网站”链接。一旦考生点击链接登录所谓的“录取查询系统”,个人信息便会被窃取。如果轻信“提前缴纳学杂费锁定学位”的说辞,将钱款转入指定账户,将血本无归。“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了,考生及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张耀说。
图为市民张耀
谈到“花钱就能上大学”的诈骗话术,张耀说:“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我10年前就听过这样的骗局。现在高考录取全程公开透明,高校的招生计划均通过规定流程发布,不存在暗箱操作。这是一些骗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焦急心理设计的骗局,大家千万不能相信。”
家长胡女士也分享了自己的相关经历。去年夏天,她家孩子刚填报过志愿,正满心期待地等着录取结果。一天,孩子的手机突然接连收到数条陌生短信,短信写着:恭喜您被XX大学录取,点击链接查看录取详情,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孩子当时半信半疑,把短信拿给我看。”胡女士回忆,出于谨慎,她立即和孩子打开教育部官网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输入短信中的校名进行检索,发现根本没有这所学校的备案信息,接着又通过搜索发现,该学校是一所“野鸡大学”。“现在的骗子太狡猾了,在填报志愿这一关键时期,家长应该多陪孩子核对信息,千万别让骗子钻了空子。”她说。
家长应护航考生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对孩子的人生走向影响深远,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主动参与,为孩子把好关。”市民李先生笑着说,今年他的孩子也经历了高考。
李先生表示,在志愿填报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规避诈骗风险。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诈骗案件频发,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志愿填报规则的不熟悉,以“内部指标”“保录名校”等虚假承诺为诱饵实施诈骗。“我们每天都会提醒孩子,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和我们沟通。”李先生说。
图为市民李先生
同时,李先生还注意到,身边存在一些家长花高价购买志愿填报服务的现象。部分志愿填报机构推出的服务套餐价格颇高,声称能凭借专业团队和独家数据,为考生量身定制志愿填报方案,保证被理想院校录取。
“我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花这么多钱去买志愿填报服务,真的有必要吗?又能有多大保障?”李先生认为,虽然专业机构可能具备一定的志愿填报知识和经验,但家长和考生不能完全依赖外部力量,自身也应加强对志愿填报政策、院校专业信息的学习和了解。
警方提醒:警惕这些高考志愿填报诈骗陷阱
宿迁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民警方莹介绍,高考结束后,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广大考生和家长需提高警惕。
在查分环节,不法分子常谎称拥有内部网站,可通过特殊渠道为考生提前修改分数,或利用所谓“内部指标”实施诈骗。更有甚者,通过快递寄送二维码,诱导考生扫描虚假二维码查分,而考生查到的分数均为伪造数据。一旦考生或家长点击此类链接并填写个人信息,骗子便能迅速获取准考证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关键信息,进而实施精准诈骗。部分恶意链接还暗藏木马病毒,会盗取手机中的银行卡信息。
在高校报考阶段,诈骗手段同样花样百出。一些不法分子虚构高校招生指标,以“打点费”“特殊费用”等名义诱骗考生提前转账;还有人伪造虚假培训机构,以提供报考咨询、志愿指导为由,收取高额费用,最终考生不仅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还遭受严重经济损失。此外,骗子还会伪装成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利用提前批次录取的时间差,凭借准确掌握的考生信息,寄送虚假录取通知书,让家长和考生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