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心花大力气把儿子的学习搞上去。结果,我越辅导火越大,经常忍不住吼他:“你可真笨啊!”儿子被吼得眼泪汪汪、手足无措,学习状态越来越差
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他聪明伶俐,也比较听话,但一涉及学习就不行了。每次,我让他多学10分钟、多做一道题,他就各种抱怨、讨价还价。最让我不满的是,他的学习效率低下,同样的错误重复犯,不长记性。
每天做作业,对他、对我都是煎熬。吃罢晚饭,他就坐在书桌前,一直熬到深夜十一二点才把作业完成。我实在不明白,他在磨蹭什么!
就这学习状态,还说不得、骂不得。我一说,他就闹情绪、掉眼泪,说我不爱他,还跟老人告状。老人心疼孙子,冲我嚷嚷:“这么逼孩子干什么?你是想依靠孩子翻身吗?”
其实,我没指望儿子将来能有多大出息,但总得考上高中、读个大学吧。可他小学就这样,以后如何,真不敢想。
由于学习效率低下,他的成绩可想而知。小学一、二年级时,他还能考班里十几名;到了小学五、六年级,他的成绩已经落在班里的中下游。
一天,我因为儿子写作业太磨蹭又大发脾气。发完脾气,我去了一趟卫生间。洗手时,我瞥见镜子里的自己面容憔悴、鬓角已有白发。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种鸡飞狗跳的日子,别说儿子,就连我自己也不想过了。
如果学习对孩子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么孩子很难自觉地去学习,于是拖延和逃避就成了他本能的选择。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就会“积懒成笨”
一连几天,我都在思考:别人的孩子成绩优异、全面发展,可我儿子上个小学都这么费劲,是不是他太笨,压根儿不是读书的料儿?
为了找到答案,我上网寻找育儿视频讲座听。一天,在点开一个育儿视频讲座后,教育专家说的话让我醍醐灌顶。
他说,很多孩子成绩不佳、学习不积极,不是头脑不聪明,而是学习效率低下,长期处于低效能状态。孩子长期处于低效能状态,就容易陷入恐惧和无聊,学习时感受不到成就感、愉悦感。如果学习对孩子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么他就很难自觉地去学习,拖延和逃避就成了他本能的选择。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就会“积懒成笨”。
通过学习,我知道,对学习效率影响最大的,一是学习习惯,二是学习能力。
第一,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学习效率就不会高。
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静心思考,这是一个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随着年级升高,功课难度增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如果没有动脑习惯,面对越来越难的功课,会下意识地躲避,学习效率自然低下。
第二,学习能力弱的孩子,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越聪明,学习效率越高,学习能力越强,成绩越好。实际上,能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好成绩,跟聪明程度关系不大,跟学习能力紧密相关,尤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能够应对当下的功课,学习效率自然高;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足以应对当下的功课,做作业时,这不懂那不会,学习效率想高也高不起来。
想让孩子持续、高效地学习,就要让他感到学习带来的好处,感到学习过程很开心
具体到我儿子,该怎么做呢?思考几天后,我有了眉目。
1. 让儿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我几乎包办了他学习以外的所有事务,结果他根本体会不到自主感、掌控感。生活中我把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啥心不操,学习时自然也不愿意动脑。
所以,我要停止包办,放手让儿子自主做事、自我负责,让他找到自主感、掌控感,让他的大脑真正运转起来。等他的大脑运转起来,自己能够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时,他就能体会到成就感。体会到成就感后,学习就成了一件愉悦的事,他才会持续地去做。
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一发现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发火,批评、惩罚孩子。家长这样做,孩子怎么会觉得学习开心呢?结果,孩子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改变原有做法,不再把儿子管得那么紧,而是给他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我告诉儿子,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学习,写作业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多少,都自己考虑。“只要你尽力了,不管好坏,妈妈绝不说你。”
开始儿子半信半疑,后来见我真的不再盯着他写作业,才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当然,我也会做好辅助工作。当他询问我的意见时,我会诚恳地给出建议,帮他完善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目标。
过去,我直接替儿子做主并强制监督执行,他觉得这是家长的命令而心生叛逆,不愿意去做,即使去做也很勉强。现在,学习以他为主导,他当家做主,不再为我打工,学习态度比较积极。
当然,失去我的监督,他因为偷懒也有没完成作业的情况,结果到校受到老师批评。这时,他意识到再没人为他兜底,后果只能自己承担,于是终于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耳边没有了我的催促,儿子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调整学习进度,且学习时非常专注。
2. 针对儿子学习能力的短板,进行训练
通过观察,我发现儿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做题需要用心思考,他的注意力会一直在解题上,但在背英语单词时,他背着背着就跑神儿了。
过去,我很不理解,觉得这是儿子懒惰、不用心的表现,因此特别生气,对他各种责骂、逼迫。我曾为了让他背英语,跟他磨到深夜,背不下来就不准他睡觉。
通过学习,我知道原来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20分钟,尤其在做单调的事情时,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短。就是说,孩子背英语时间一长就跑神儿,不是懒惰、不用心,而是其生理条件决定的。
一天,儿子为他的英语词汇量不够而发愁,我告诉他有个神奇的方法能让他摆脱困境。
我说的神奇方法是“限时练习法”。比如,用3分钟记住5个英语单词,用10分钟熟读一篇课文。因为时间紧迫,人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反而能发挥潜力,完成挑战。
儿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主动提出做计时人。
练习两周后,儿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他不再惧怕背英语单词。挑战成功后,他获得了成就感,对学习建立了信心。
就这样,儿子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学习能力逐步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积极的正面反馈。当他流利地背出课文时,老师夸奖了他;单元测验,他的成绩排名提升了,同学们投来羡慕、钦佩的目光。这些反馈让儿子感觉好极了。为了再次获得这种美好体验,他更勤奋、更主动地学习。
期中考试,儿子的成绩排名跻身班里前10名,老师大大地表扬了他。
当晚,儿子给我详细讲述老师是如何表扬他的,并开心地说:“妈妈,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笨,害怕学习,也不想学;现在我觉得自己还行,老师讲的知识点,我一听就懂。另外,学习变得有意思了,我越学越想学。”
儿子的话让我感慨良多:从懒惰到勤奋,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场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的变革。家长一旦成了引导者而非包办者,孩子开始独立思考,懒惰的阴霾就会被勤奋的阳光驱散,孩子就能绽放耀眼的光彩。
END
作者:王 丹
编辑:付晓康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