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教师数字素养一体化培育
开心田螺
2025-09-09 11:48:01
0

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人工智能助学系统开展教师培训。 资料图片

宁夏银川市庆兴区中小学教师暑期参加数字化教学培训。 资料图片

智能时代,面对教师角色转型的挑战,急需探索贯穿职前与职后的系统性培养路径,打破职前职后培养壁垒,构建连贯的数字素养培育模式,助力师范生顺畅适应未来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成长支持,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走向深入。

1

职前培养

强调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

师范生的数字素养教育是教师角色转型的基石。职前数字素养培育要强化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突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操作、掌握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方法、具备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意识。

重构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数字素养课程体系。师范院校要以人工智能整合学科知识理论框架为基础,系统重构数字素养课程体系。一方面需将人工智能应用贯穿于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各环节,提升师范生运用智能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需建设涵盖人工智能基本原理、教育数据伦理等内容的人工智能通识与伦理课程,帮助师范生理解智能技术逻辑与教育应用场景。

建设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未来学习中心。依托沉浸式、情境化的智能技术融入的新型学习空间,开展实践训练,使师范生在仿真环境中掌握技术融入的教学策略。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如模拟课堂管理、学生互动和教学反馈等真实课堂场景,提高学生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与实操技能。通过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让学生体验智能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作业批改等环节,培养运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与决策的能力,强化对智能教育环境的适应性与创新意识。

开展人机协同教学和学习新形态实践。为学生提供人机协同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探索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感知教师与人工智能有效协作的方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学习生态,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打造智能交互学习情景,以多元资源赋能学生自主学习。使师范生在日常学习中熟悉、适应人机协同,为以后进入职场常态化使用AI做好准备。

2

职后培训

强化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职后数字素养培训是促进教师角色转型的核心推力。需立足于真实教学问题,以场景化体验为载体,提升教师对智能技术的理解,强化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激发教师应用技术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强化教师对智能技术的教学支持性的理解。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丰富场景化的工具应用列表,帮助教师了解智能工具的功能及其适用教学场景,通过优秀的应用案例展示,逐渐加强对智能技术教学支持的理解。如利用AI工具制作教学智能体赋能评价改革,利用开源大模型制作虚拟仿真实验促进直观教学、自动生成互动网页学习资源、一键生成演示课件等。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智能技术融入教学。要引导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明确是教学效率的问题、教学效果的问题,还是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问题,并采用合适的智能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促进问题的解决。如讲授某知识点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听不懂时,可以考虑把抽象的知识用AI工具生成可视化、可交互的仿真学习资源,促进抽象知识的直观化呈现。

创新基于问题的场景化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在明确教学问题后,确定智能技术融入模式,重新设计教学活动。一节课45分钟,可能由3—5个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构成,每个活动都有具体的待解决问题和教学模式。培训要面向具体的应用,引导教师建立场景化的应用体验,提升针对具体问题的活动设计能力。比如点阵笔技术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促进大规模的因材施教。

建立学校数字化支持服务体系。学校可建立数字技术应用共同体,通过学科教师、技术教师与智能体的有效协同,为教学提供常态化技术支持。完善校本激励与评估机制,对在技术应用与教学融合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激励,激发教师持续探索与实践的内在动力。

3

职前职后衔接

构建多元协同的一体化培养机制

职前职后衔接的一体化机制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中小学有机协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形成连贯的培养体系。

构建以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见习、实习、研习等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贯通,推动数字素养培养落地。建立双导师制,由高校教师与中小学骨干教师共同指导,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有机协同,在真实教学场景中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定期开展高校与中小学教师的交流研讨,实现教学资源与经验的常态化共享。高校开放教育实验室、智慧教育示范中心及未来学习中心,中小学教师定期参与智能教学研修,将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校本课程资源作为高校师范生的教学素材,共同推动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打造以真实教学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智能产品协同研发机制。围绕真实教学需求开发适用性强、可持续演进的教学解决方案,打造贴合教学实际、具有教育温度的智能工具。建立需求导向的产品共创机制,中小学教师提出教学痛点,高校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验证,企业负责产品研发与迭代。在真实课堂中开展产品试验,通过建立产品试用反馈渠道等,促进教学需求与技术供给的有效对接,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技术开发生态。

完善以智能融合创新模式为引领的政策协同激励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明确高校、中小学与企业等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中的角色与责任。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中小学四方合作的智能融合创新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与推广。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高校注重理论指导,中小学则作为实践基地,推动智能融合创新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杨俊锋系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钟怡萱系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本文系2024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培育课题“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风险及防范研究[24QNYC14ZD]”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9日 第04版

作者:杨俊锋 钟怡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60岁“金融虎”被查!临退休时... 昨天(9月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林景臻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
【家园共育 】双向奔赴 共育成... 双向奔赴 共育成长 —阜宁县东风路幼儿园2025年秋学期家长会 — 教育是一段家园共育的旅程,秋意渐...
哈尔滨香坊区星语特教学校,专注...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有一所专注于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专业机构——哈尔滨市香坊区星语特教学校。该校集幼儿教...
我县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全县教... 9月9日,我县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全县教育工作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
甘肃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将于9月13日举行。为确保考生顺利参加考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发...
武清支队走进学校开展“开学第一... 新学期伊始,为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急自救能力,武清支队走进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培...
叮铃铃!沂水县2025年秋季“... 与法同行护“未”成长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新学期开学第...
凝聚“良师”力量,共绘大朗教育... 在第 41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今天上午,大朗镇召开2025年“朗教良师”代表座谈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
【新闻】石楼中学举办“五点四环... 温馨提示:观看视频请尽量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9月4日...
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讲什么” 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引导青年学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