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成长路上,最想感谢的是哪一位老师?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连线多位读者,在他们的时光信封里,感受着温暖的师生情谊。从耐心解惑的课堂瞬间到温暖人心的点滴关怀,一段段跨越年代的师生故事汇聚成光,照亮这个属于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特殊日子。
让我们透过文字的温度,共同聆听那些年被温柔以待的青春,致敬每一位在生命中留下印记的引路人。
舌尖上的地理课
在兰州一所研究所工作的陈先生说起自己的老师,他首先想到的是初中的地理老师。“徐老师是我的初中地理老师,上海人,圆脸中等身材,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笑容,喜爱美食、旅游。”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地理课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无非是老师照本宣科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介绍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物产等。
可能是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徐老师,讲起课来不时地插入他的经历和见解,妙趣横生,张弛有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中国地理时,每介绍完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气候后,他就绘声绘色地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聚精会神地听起课来,随着他对食材、做法以及色、香、味的形容,让人垂涎欲滴,在对美食的渴望中不知不觉就将该地的气候、物产等相关内容铭刻在心。活生生地将中国地理课讲成了“舌尖上的中国”。
“在当时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年代,徐老师的地理课为我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激发了我对各地风土人情、物产美食的兴趣,在后面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收集了解相关信息。以至于在多年后,一说到某地,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地方有什么特色美食、味道如何。”陈先生说。
很“数学”的陆老师
网友“love%”说,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她觉得这个问题,就跟“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过,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好老师:“每到教师节的时候,总想起小学的陆老师。”
那时候她刚从师范毕业,我们是她带的第一批学生。她教数学,跟前任老师不同的是,她很“数学”,不论是教学,还是做事,干脆利索。她的课一分钟的拖堂都没有。
她的课讲得特别好,作业布置得也很少,并且作业设计也好,从基础题到中等题,再到有难度的题,一点点的作业里,全部设计到了。那时候,电视播《射雕英雄传》,当晚,陆老师给我们的作业就只有5道题。
她总是很严肃,当她站在门口的时候,再吵闹的教室都立刻安静下来。不过,我们怕她,也喜欢她,觉得她不像老师,更像一个严厉的姐姐。
那一年小学毕业的升学考试,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考到了附近不错的初中,数学是我们拉分的强项。
小学校园是我们回去最少的地方。后来,每一次走过校园,看到每一个行色匆匆的老师,都会想起她——陆老师,真的很想你!
没有打开的备课本
说起敬佩的老师,网友“疏影横斜”最佩服的是她高中时代的物理姚老师,那个能文能武,能讲浩瀚宇宙,也能讲百味人生的老师:“姚老师,高一的物理老师,是学校教导处的主任。”
高一的物理学的是力学,很抽象学不懂,可偏偏,姚老师的物理课反而是所有科目里我最期待、最喜欢,且成绩也是最好的一门。我到现在印象最深的还是姚老师上课从来没有打开过书和备课本,讲的却是津津有味,让我们打开课本的时候,他把书的页码从来不会说错,班上所有人都听得特别认真,成绩也是相当哇塞的。
有一阵,他的耳朵里长了个疙瘩样的东西,剧痛。可他仍然坚持为我们上课,每说一句话,都能感受他在努力地忍着疼,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少我们一节课……
高二、高三,姚老师因为深造的原因不带我们了,可是晚自习的时候,我们会去问题,姚老师从不会拒绝,我们得到细致明了的讲解,受益匪浅。
在那个贪玩的年纪里,我们总想着去玩,不愿意吃学习的苦。每到这种时候,姚老师都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讲道理给我们听。
等后来长大了,每次在人生抉择的时刻,真希望还有老师的点拨,可是我们已经离开校园了。
兰州晚报记者 王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