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8”的乘法算式是多少?
是“8✖3”
还是“3✖8”
……
近日
一道小学二年级数学题成为热点
最近,小学二年级家长都接到老师的提示:
现在和以前二年级所学习的乘法不同,所以请家长务必不能讲错!避免误导孩子。
如:“有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求3个8是多少?
以前列式为8x3或3x8,都算对,使用新教材后,只能列式为:8x3,如果写成3x8则算错。
若是孩子这几天纠正不到位,后期三、四、五、六年级所有关于乘法的解决问题都会错!请大家重视!再次强调,写乘法算式,先找每份数写在前面,再找有几份写在后面。
应列式为:每份数x份数=总数(相同的加数x相同加数的个数=总数)
请大家务必重视,孩子们后面还要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务必把基础打牢!
事情是这样的↓
“3个2相加”
乘法算式怎么写?
以前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3个2相加”的乘法运算列式时,通常会列出两种乘法算式:“2×3”和“3×2”,两个结果是一样的。
而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老师要求学生清晰掌握乘法算理,明确列式写法为每份数×份数=总数,即3个2相加的乘法列式为2×3,2个3相加的乘法列式为3×2,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量×份数”的认知结构,了解倍数关系。
演武小学数学老师黄娜莉认为,现在和二年级的小朋友说“每份数x份数=总数”,他们可能还不会理解,她主张跟孩子这样介绍:相同加数x个数=总数。
黄老师给家长发了一个辅助介绍:
为什么要这样要求?
有数学老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反馈平台上问了这个问题。
出版社是这样答复:
乘法算式的写法或者是符号表达,本身其实就是对乘法定义的一种约定,因此,这种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唯一的,特别是在有具体情境的时候。
例1教学乘法的意义,教材首先提供丰富的同数连加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炼出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几个几相加”表示的共同特征。所以在例1学生一开始接触乘法的意义时,教材通过实际情境只给出了一种算式,即相同加数在前,相同加数的个数在后,为的是和情境更对应,方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例2提供了圆片模型,这里的模型就比较抽象,从两个方向看可以得出两个算式(4x6,6x4),但它们结果是一致的,沟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实际教学时,在教学完例2之后,要求学生列出乘法算式的题目,虽然按照约定应该将相同加数写在前面,但如果学生将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位置写颠倒了,教师评价时也尽量宽松些。
福州数学名师卢恬也在其公众号《卢说数学》里讨论了这件事,他也认为,不管哪个版本,不管哪种编写风格,等你教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再用行列矩阵的素材例2讲了两个乘数可以交换位置以后,再接下来,学生在列乘法算式的时候,就可以不必刻意安排乘数的位置了,学生可以随意把两个乘数的位置写在哪里,只不过我们作为老师更希望的是,当他写下算式时,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个数字在问题中代表的含义。
用大白话说, 在孩子刚学习乘法的意义时,之所以只给出了一种算式,即相同加数在前,相同加数的个数在后,为的是和情境更对应,方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但是,学会了后,后面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了。
回到从前?
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学乘法就是这样,严格区分“乘数”和“被乘数”的。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综合新快报
上一篇:吉林省一所高校,拟获申报升本!
下一篇:济源:河苑街小学举行秋季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