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十二)
开心田螺
2025-09-17 15:17:46
0

文言文练习:

1.下列所举各词,都有多种讲法,试注明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具体讲法:

1.操:拿着、从事、采取。

(1)操吴戈兮被犀甲。(拿着)

(2)所操之术。(从事)

(3)操童子业。(采取)

2.辞:绝、别、言辞、离别。

(1)臣死且不避,危酒安足辞。(绝)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别)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学言辞)

(4)朝辞白帝彩云间。(离别)

3.次:驻扎、二个、差一等、次序。

(1)初次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驻扎)

(2)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 (二个)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差一等)

(4)余船依次俱进。(次序)

4.诚:真诚、如果、实在。

(1)帝感其诚。(真诚)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如果)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5.度:揣度、法则。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揣度)

(2)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法则)

6.道:道理、道义、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道理)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

(3)不是为外人道也。(说)

7.赋:赋税、文体、念。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赋税)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体)

(3)赋诗作画。(念)

8.固:顽固、坚决、当然、本来。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2)蔺相如固止之。(坚决)

(3)余固笑而不信也。(当然)

(4)方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本来)

9.故:因此所以、旧交情。

(1)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因此所以)

(2)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10.顾:难道、对、看看。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2)文人顾先生曰。(对)

(3)王顾左右而言他。(看看)

11.会:会通绘、会见。

(1)会天大雨。(绘)

(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会见)

12.极:顶端、尽头到。

(1)屋极有窗以达气。(顶端)

(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头到)

13.间:夹在中间、潜行、离间。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夹在中间)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潜行,从小道走)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离间)

14.疾:病、行动。

(1)是疾传染。(病)

(2)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行动)

15.具:有、准备、定罪的根据、把全部事情。

(1)为宫室器皿、人物……各具。(有)

(2)为具牛酒饭食。(准备)

(3)狱具矣。(定罪的根据)

(4)良乃入,具告沛公。(把全部事情)

16.举:举行、攻克、占领、全、不可数。

(1)举大计(举行)

(2)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攻克、占领)

(3)杀人如不能举 (全、不可数)

17.就:立刻、单、只偏偏。

(1)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立刻)

(2)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单、只偏偏)

19.去:抛弃、隔。

(1)去亲戚而事君。(抛弃)

(2)项主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坝上,相去四十里。(隔)

20.如:去、情况。

(1)涕公起如厕。(去)

(2)突如其来。(情况)

21.说:劝说、游说、

(1)触詟说赵太后(劝说)

(2)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游说)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

22.书:写、书信、信。

(1)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写)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书信)

(3)疾忙修书二封。(信)

23.徒:徒弟、白白地、徒然、只是、步行、同一类人。

(1)徒属皆曰“敬受命。”(徒弟)

(2)徒靡弹药。(白白地、徒然)

(3)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是)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步行)

(5)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一类人)

24.特:单单、特别、只。

(1)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单单)

(2)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别)

(3)此特匹夫之勇耳。(只)

25.微:无、精深。

(1)微斯人,吾谁与归。(无)

(2)大王走微细诛暴秦。(精深)

26.亡:逃亡、失去、灭亡、没有。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

(2)亡羊补牢。(失去)

(3)此亡秦之续耳。(灭亡)

(4)四时之间,亡曰休息。(没有)

27.修:长、撰写、建造。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

(2)疾忙修书二封。(撰写)

(3)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建造)

28.信:诚实、随便、实在。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

(2)信口开河。(随便)

(3)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

29.寻:找、平常。

(1)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找)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平常)

30.遗:丢失的东西、留、赠与。

(1)路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留)

(3)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赠与)

31.属:集中在一点、嘱托。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集中在一点)

(2)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32.坐:定罪、

(1)王曰“何玉?”曰“坐盗”。(定罪)

(2)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33.卒:兵卒、死、终于。

(1)卒数万人。(兵卒)

(2)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3)卒廷见相如。(终于)

34.子:儿子、你。

(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长)

(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你)

35.师:军队、老师、效法。

(1)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老师)

(3)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效法)

36.薄:留下、喜欢、得到、聚居。

(1)用胶泥刻字, 薄如钱唇。(留下)

(2)不薄今人厚古人。(喜欢)

(3)薄赋敛,广积蓄。(得到)

(4)天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聚居)

37.视:视察、看。

(1)视事三年。(视察)

(2)视其缶,而吾蛇尚存。(看)

38.将:带领、用、大将、把……给养、将要。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大将)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带领、用、大将)

(3)夫将者。国之辅也。(大将)

(4)逝将去汝(把……给养)

(5)齐师伐我,公将战。(将要)

39.引:招来、领、退。

(1)引而不发。(招来)

(2)夜复引兵出门。(领)

(3)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退)

(4)引绳而束缚之。(招来)

40.走:跑、逃亡、走了。

(1)两兔傍地走。(跑)

(2)各自弃甲极戈,望风而走。(逃亡)

(3)持剑盾步走。(走了)

41.要:重大、重要、邀请、将要、索取。

(1)一胫之大几如要。(重大、重要)

(2)张良出,要项伯。(邀请)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将要)

(4)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索取)

42.幸: 幸好、多亏、幸运、高兴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幸好)

(2)适为虞人逐,其进甚速,幸先生生我。(多亏)

(3)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幸运)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高兴)

(5)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幸亏)

43.事:事情、这事、对待、做。

(1)事急矣,唯先生速图。(事情)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这事)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对待)

(4)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家门。(做)

(5)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事情)

44.奉:接受、尊重、供养、侍奉。

(1)臣愿奉璧往。(接受)

(2)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接受)

(3)死必求其嗣而奉之。(尊重)

(4)以奉六靓。(供养,侍奉)

45.窃:偷、用不合法手段、私自、私下、我.

(1)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偷)

(2)汉室倾颓,奸臣窃命。(用不合法手段)

(3)其意盖将死我于嚢而独窃其利也。(私自)

(4)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私下)

(5)窃为陛下惜之。(我,谦词)

46.令: 命令、县令、使得。

(1)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命令)

(2)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3)每字为印,火烧令坚。(使得)

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或(有人)有问于(对)予(我)曰,许何为而作也?予应(回应)之曰:“人生而静,天(天生)之性也。臧于(被……)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已经)有欲矣,则不能无思矣。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表达)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渡河) 。司马曰:“彼众我寡(少),及其未既济也。请击(攻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阵(摆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大败)公伤股(大腿),门官歼(杀尽了)焉。

3.汉末建安中(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被)仲卿母所遣(打发),自誓不缘,其家逼之,乃(于是,就)投水而死。仲卿闻之(这件事)亦自缢(死)于庭树。时人(当时的人)伤(哀掉)之,为诗云尔。

4.秦王使(派)人谓(对)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应允)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思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是这样)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闻之。”

5.蝜蝂者,善负(背着东西的)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昂着)其首负之背(背上)愈(越)重,虽困剧(很厉害)不止也。其皆甚涩,物积因(因此)不散,卒(终于)踬仆(向前跌倒)不能起,人或怜之。为(为了)去其负苟(暂且)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止)至坠地死。—柳宗元《蝜蝂传》

翻译句子:“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蝜蝂这小虫是善于背东西的。

6.元和十年,予(我)左迁(降官)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具音(声音),铮铮然而有京都声。(乐曲,声调)问其(谈琵琶的)人,本长安倡(歌女)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对艺人、曲师的通称),年长色衰,委身(托身,嫁)为贾(商)人妇(夫人)。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自叙少时欢乐事,令漂沦憔悴,转徙(迁移)江湖间。予出官(京官外调)二年,恬然(安然的样子)自安,感斯(小)人言(说的),是(这天)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因此为她作)长句,歌以赠之,凡(共)六百一十二言(字),命(命题)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7.羲之之书(书法)晚乃(仍然)善(很好),则其所能及(能够),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然而)后世未有能及(比的上他的)者,岂学不如彼(他)邪?则学(学习)固(固定)岂可以少哉!况(况且)欲深造道德者邪? —曾巩 《墨池记》

8.子曰:君子食(吃)无求饱,居(住)无求安,敏(思考)于事,而填(谨慎)于言,就(能够)有道而正(政理)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第一》

9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过错),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从)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0.屈原至于江滨,被(披发)发行吟泽(水乡)畔(边上),颜色(气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不是)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普天下)混蚀而我独清(干净)。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因此)以见(出来)放(放逐)。”渔父曰:“夫圣人者,不疑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吃点)其糟而啜(喝点)其醨?何故怀(怀着)瑾握瑜而自令(害得)见放为(遭到)?”屈原曰:“吾闻之,新沐(洗好帽子)者必弹冠,新浴(洗澡)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宁可)赴常流(滔滔的江水)而葬乎鱼腹中耳(罢了),又安(怎么)能以皓皓之白,而蒙(蒙受)世俗之温蠖(乌糟)乎?”……于是怀(抱着)石,遂(于是)自沈汨罗以死。

—司马迁《屈原列传》

11.卫人有夫妻祷(祈祷)者,而祝(衷心地表示)曰:“使(让)我无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对他)曰:“益(容易)作是(事情)子(你)将以买妾。”

12.仆(我)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戏耍)于书(写)屏之下,有指无字之字,示(用手势指)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认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诚,而指(用指写)之不差……及(到了)五六岁,便学为(做)诗,九岁谙(熟悉)识(认识)声韻,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白天)课(上课),赋夜课书(读书)间(在休息时)又课诗,不遑(没功夫)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数万……自登朝(做官)以来,年齿(年龄)渐长,阅(知道)事渐多,每与人言(讲话)多询(问)时务,每读书史多求道理,始(开始)知文章合(聚集)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13.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停止)乎?其身( 本身)二者(件事)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止境)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 害怕)于饥寒,富贵则流(趋向于)于逸乐,遂(于是)营(经营)目前之务而遗(忘记)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增加),体貌衰于下(减小),忽然与万物迁化(变化),斯(小人)志士之大痛(大为患伤)也。 —《典论论文》翻译句子:1.“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的不朽的盛大事业。

2.“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生、死这两者都必定会有一定的期限,不像文章一样无穷无尽。

3.“斯志士之大痛也。”

这就是仁人志士最大的痛苦了。

14.古者(的人)无谏官,自(从)公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得到)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国家机关)。夫(发语词,不译)以天下之政(朝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聚集)于一官(官吏),使言之其为任(责任)亦。重(重大)矣,居(居住)是(这)官者,当志(志向)其大舍(住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专为(为了)身(自己)谋,彼汲圾于名者,犹( 象……一样) 汲圾于利也。其间相去(隔)何远哉。

问:“其间相去何远”指什么内容?

这样与真正的谏官其中的差距有多远呢?

三解释加的字并回答问题:

1.剪腐帛而火焚之者,人闻之(这件事),必递相惊曰:“家之何处烧衣邪?”委(把)余食而在地者,人见之(这件事),必相骇(惊奇)曰:“家何处弃食邪?”烧衣易惊,弃食易骇,以其(用这件事)衣可贵而食可厚(好),不忍焚之弃之也。然而不知家中有无用之人,廐(马栅)有无力之马。无用之人服(穿)其衣,与其焚也何远(有什么区别),无力之马食其粟,与其弃也何异(有什么不同)?以是(用这样的方法)焚之,以是弃之,未尝稍有惊骇者!

—唐•来鹄《俭不至说》

(1)翻译:“无用之人服其衣,与其焚也何远?”

无用的人给他衣穿与这个焚衣的人有什么区别?

(2)作者感慨的是什么事?

无用之人服其衣,与其焚也何远?无力之马食其粟,与其弃也何异?

2.民(老百姓)不畏死,奈何(还为什么)以死惧(吓唬)之?若使(如果)民常(非常)畏死,而为奇(惊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老子《道德经》

翻译这段话:老姓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唬他死,如果老百姓非常怕死,而为之惊奇的人,我们得到命令就可以杀死老百姓,老百姓还有什么自由呀!

3.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传,亦知是(这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而)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对皇上)曰:“人君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世不远,吾属(我们的前辈)之师也。”

(1)翻译:“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隋炀帝口说尧舜的话,而做桀纣做的事,却没有自知知明以此倒至覆灭。

(2)唐太宗和魏征议论炀帝,认为应该吸政什么历史教训?

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4.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进)庙中,而辄取大王象横于沟上,履(踏着)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这件事),再三叹之曰:“神象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履(踏着)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灾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怎能有灾祸)之!”

(1).翻译:“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为愚民之辱”

大王居住在此是神圣的,为懂得礼节的人祭祀用,今天反而才被愚昧的百姓所侮辱。

(2)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要得出什么结论?

不信鬼神,怎么能有灾祸。

5.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而(你们)国有妖乎?”一虏答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雨血(下雨下雪),此吾国之妖也。”一虏答曰:“此则妖也,虽(虽是这样),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其大者,子不听父,第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 —《新序•杂事》

问:二虏的答话,说的是妖怪吗?不是,是人间的不平事。

6.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手?”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尽疲,数胜则主骄(帝王骄横)。以娇主治疲民,此所以亡也。”好战而穷(缺少)兵未有不亡者也。

(1)全文使用了归纳法,结论是什么?

好战而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2)李克的答话,剪去枝叶,就是一个省略了小前提的三段论,试一一指出前提和结论。

凡是好战的国家没有不亡者。(大前提)

吴国是好战国。 (小前提)

所以吴国亡了。(结论)

7.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嫁)辰山朱氏。既(时间)长,知其然也感泣。辞母去,之(他)南都学舍(学校)。昼夜苦学,五年去尝解衣就寝。或(有时)夜怠,辄以水沃面(脸)。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旨意)。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也。”

8.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今适(要)有知而欺之,是(这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食之,明不欺也。

选择正确译文:

(1)欲啖汝:(4)

1.(它)想吃你,2.你想吃它.3.你想咬它4.想给你吃。

(2)是数之不信也。(3)

1.这是教他不相信别人的话;2.是教给他不讲信义;

3.这是教他不诚实。

(3)明不欺也。(3)

1.明明没有欺骗人;2.明着不欺侮人;3.表明没有欺骗他。9.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蜡烛)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燕王,王大悦,

国以治。

(1)解释各门中的“书”字:

1.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信);

2.夜书;火不明( 读信 );

3.误书“举烛”(信中的) ;

4.“举烛”,非书意也(信的);

5.燕相国受书而悦之(这封信)

(2)解释下列“遗”字:

1.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写给);

2.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遗);

3.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别人丢失的)

(3)选择正确译文:(3)

“举烛者,尚明也。”

1.举烛的人是很明白的;

2.举烛的人是崇尚光明的。

3.举烛的意思是说要崇尚明察。

“燕相白燕王,王大悦,国以治。”(1)

1.燕相国告诉燕王,燕王非常高兴,燕国因此被治理得很好;2.燕相国白白地把书送给燕王,燕王非常高兴,郢国治理得很好;

3. 燕相国白了燕王一眼,王反而很高兴,燕国被治理得很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马云现身阿里园区酒吧,众人大喊... 据济南时报,9月16日晚,马云现身阿里B区HHB酒吧,由阿里高管邵晓锋陪同。 当晚,马云身穿深色T恤...
中小学将设秋假,国庆连休11天... 近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纷纷发帖热议一个话题:南京市中小学可能将在今年9月28日到30日实行...
家长质疑2790元教辅费!老师... 近日,河北邯郸一所高中爆出“教辅费风波”:开学没几天,学校突然通知家长,要缴纳 2790元教辅材料费...
2025新二年级上册数学预习知... 今天分享的二年级上册数学开学预习必背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超棒,涵盖多个单元和内容。像第一单元 10...
六小龄童回应“烦死了”表情包:... 老版《西游记》不仅是好几代人的童年回忆,更是让网友“常看常新”的经典电视剧,很多网友还将孙悟空在剧中...
未央区开元小学举办第二期财经素... 阳光讯(记者 张允铎)秋阳沐校园,赋能正当时。为汇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力量与资源,提升西安市未央区开元...
鹿晗没有卡点为关晓彤送生日祝福... 搜狐娱乐讯 9月17日是关晓彤生日,曾连续八年为她庆祝生日的鹿晗,并未像往常一样继续卡零点为关晓彤庆...
2026年河南专升本招生专业对...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关于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 专业对照及考试科目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做...
多名男留学生混住在女生宿舍后续... 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 6 栋的女生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会和一群黑人留学生混住在一栋楼里…… 此时...
专科升本科怕走弯路?武汉好升本... 专科升本科备考中,“方向错、效率低”是考生常见困境。武汉好升本培训中心以“名师带学定方向、真题精讲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