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一笔2790元的教辅费”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引来无数网友的好奇。
据奔流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河北广平第一中学在新学期开学前,通知学生要收取2790元的教辅费用,但未给出明细,并要求现金缴纳。家长在班级微信群询问,却被班主任提醒:有事电话沟通,在群内和网络发表不当言论,会影响孩子以后考研考公考编等。
据该校一名高一新生表示,此前,学校已经收取了631元的校服费和900元的学费,这两笔费用都有缴费凭证。但这次收取2790元教辅费时,却要求家长现金缴纳,对于这种不同寻常的操作,于情于理家长都要问个明白:这笔钱究竟买了哪些教辅资料,收费为什么这么高?
家长的合理诉求,似乎触碰到班主任的敏感神经,说出了那句引发网络争议的话来。钱是需要家长掏的,问一下收费理由,怎么就成了“不当言论”?怎么就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考研考公考编?不但逻辑上说不通,而且明显感受到一种威胁的意思。家长合理表达诉求,当然不会真的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考研考公考编,但违背班主任的要求,让孩子在当下受到影响,却是有可能的。
不要说家长,围观的网友也是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从正常的思维来理解,这笔教辅费只能用现金缴纳,且家长不得在群里讨论,那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笔费用不能留下任何痕迹。什么样的费用这么见不得光?只能是不合理、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收费。
这里的关键词是“教辅”。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严禁强迫或变相强迫订购教辅,不得将教辅使用与学生评价、教师考核挂钩。此项规定的针对性很强,就是防止学校与商业机构合作,把教辅资料做成生意,强行摊派给学生及家长,从中牟利。
现实中,违规操作的情况并不鲜见。一方面,是因为教辅资料利润很大,极具诱惑力;另一方面,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权利不对等,对于学校的要求,家长一般很难拒绝。动辄一句“影响孩子以后考研考公考编”,正是这样一种畸形关系的折射。
当然也因为本身是违规行为,所以只能悄悄进行,以自愿之名,行强制之实。在这起事件中,无论是现金缴纳,还是家长被强行禁声,抑或是班主任说出“影响孩子以后考研考公考编”这种相当离谱的话,拿捏家长的软肋,种种怪现象似乎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9月15日,广平县教育体育局发布通报称,经调查组核实,广平县第一中学教材和教辅资料征订费用,除教材外,所有教辅资料订购均按照自愿原则进行。个别教师在安排布置此项工作时,与家长沟通用词不当,引起部分家长不满,已责成该校深入调查,核清事实后将严肃处理。
这个调查结果并不能让人信服。如果是自愿,家长为何连提出质疑的权利都没有?如果收费清清白白,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地说个清楚?如果仅仅是个别教师沟通时言语不当,又为什么全网删帖?诸多问号都需要拉直,尤其是涉及违规的行为,更需要彻查,这不是学校自查自纠能解决的。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任编辑 吕世成 严云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