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总收到私信:“学长能不能帮内推下某大厂?” 每次看到这种提问,我都想把自己之前的经历掏出来说说 —— 不是不想帮,是大多时候,所谓的 “内推” 根本没用,甚至可能让你踩坑。
以前在大厂工作时,常有朋友托我给熟人、亲戚家孩子做内推。说实话,一开始我挺乐意的 —— 大厂人都知道,内推有奖金,职级越高、推成功的岗位越核心,奖金越丰厚。既能帮人,又能赚点外快,何乐而不为?也难怪网上到处飘着大厂内推码,本质上都是大家想借这个机会 “双赢”。
可理想和现实差得太远。我前后内推过 10 多份简历,没一个成功的。后来跟同事聊起这事,发现大家差不多都这样:要么简历投过去石沉大海,要么 HR 反馈 “不符合岗位要求”,到最后,连我自己都放弃了这条 “致富路”。
为啥内推这么难出结果?我后来仔细琢磨过,问题根本不在 “推不推”,而在这几点:
首先是岗位早就被 “内部消化” 得差不多了。除了校招,大厂很多好部门的岗位,优先走 “内部活水”—— 就是内部员工转岗、内部竞聘,早就排着长队了。外部候选人想靠内推挤进去,基本是 “捡漏”,概率低得可怜。
其次,校招真的没必要执着内推。优质企业的校招邮箱里,早就堆了从各种渠道投来的简历 —— 官网、招聘 APP、校园宣讲会…… 连在部门里实习了大半年、熟悉业务的实习生,都未必能留下来,更别说只靠一份内推简历的外部学生了。内推在这儿,顶多是让简历多一个 “内推” 标签,根本改变不了竞争力。
最关键的是,需要内推的人,大多本身就不匹配岗位。如果你的学历、经验、项目经历都符合要求,正常走官网投递、招聘平台申请,简历关大概率能过;只有当你明显达不到岗位门槛,才会想着靠内推 “走捷径”。可内推不是 “绿色通道”,HR 该看的硬指标还是会看,不匹配就是不匹配。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内推。如果是你认识的人正好在招人部门,而且你的简历确实和岗位高度契合,对方也了解你的能力 —— 这种内推才有用。但本质上,还是因为你 “硬件够硬”,内推只是帮你加快了流程,或者让面试官对你多了点初始好感,不是帮你 “破格录取”。
更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市面上的 “内推” 早就变味了。很多所谓的 “内推码”“内推渠道”,根本不是大厂员工弄的,而是第三方机构为了收集你的个人信息、简历,编出来的噱头。你以为在找捷径,其实是把自己的信息拱手让人,后续可能还会收到一堆垃圾招聘短信、诈骗电话,相当于被 “卖” 了还帮着数钱。前阵子不还曝出有人花几十万找 “内推” 进电网,结果钱骗光了,工作影子都没见着?
说到底,找工作没有捷径。与其花时间找内推、求人情,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硬实力上:好好打磨简历,把项目经历、实习成果写清楚;针对目标岗位补短板,比如缺某个技能就去学、去练;多模拟面试,提前准备常见问题。把这些基础做好了,再根据自己的能力规划冲刺岗、保底岗,比啥都靠谱。
别再迷信内推了,真正能帮你拿到 Offer 的,从来不是那一个 “内推标签”,而是你自己的实力。
上一篇:杭州十大正规留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