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出台了教育政策,就是进城买了楼房的农民可以让孩子进城读书,算是就近入学政策的一种体现,其实是鼓励农民进城买房。那么农民想要孩子进城读书,就要在城市买房吗?
当然不一定。能买得起房的农民早就买房了,买不起房的农民还在买房的路上,甚至根本不想进城买房。资本进入教育行业以后,已经把教育运作成了一种产业,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教育资源,或者说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是最优秀的,三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等而下之,一直往下排,排到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教育资源是最差的,甚至毫无教育资源可言。本来教育是公益事业,应该由国家来主办,但很多资本进入教育行业运作,兴办了很多私立中学和大学,还有的有政府投资背景,属于公私合营。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公益事业,不应该由资本来运作,可是资本却可以运作很多教育产业,或者说把教育打造成了产业。资本家不仅可以开办私立中学和大学,而且可以承包学校的基建、餐饮、校服、教辅等项目,最终赚得盆满钵满,而家长要为教育买单。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也仍然要购买校服,要在学校吃饭,支出是不少的。资本运作学校的项目之后,会提升饭菜的价格,也会让家长为孩子买好几套校服。其实饭菜价格应该降下来,因为教育是国家的公益事业,不能以赚钱为目的。而校服也要实现自愿购买的原则,或者说取消购买。不穿校服也一样可以上课,一样可以学习,没必要非得做到什么穿上校服之后的“统一管理”。
可是资本进入教育行业,已经按照市场规则分配了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全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样城市里的家庭培育一个孩子并不容易,花费很多,从孩子出生之后就要雇保姆,还要给孩子买进口奶粉,让孩子进成绩好的学校,还要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把孩子从小学养到大学,花费在百万之巨,有的要花几百万。而在农村,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花费要几十万。有的农民觉得供养孩子读书不划算,即便孩子大学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养活自己,还是要送快递或送外卖,或者进入工厂拧螺丝,那么就不如让他们中学毕业以后直接送快递或外卖,直接进工厂,没必要读大学。家庭条件不好的农民这样打算,而家庭条件好的农民一般会像城里人那样重视教育,要让孩子进城读书,可是城市的教育有门槛,需要孩子在城市有楼房,或者说孩子的家长在城市买了楼房,孩子才可以顺利进入城市的学校读书。如此一来,很多重点学校周围的楼房价格就飙升了,因为重点中学也要划片招生,周围的片区都是它的招生范围。倘若有农民要进城买楼房,就要尽量买重点中学周围的楼房,以便让孩子顺利进入重点中学。
国家层面要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取消学区房,还要实现校长和教师的轮岗制度,实现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弱势中小学倾斜的制度,还要逐步取消私立中学或大学,这才是社会主义道路。但很多地方都要采用各种策略卖城市的楼房,原因是城市楼房库存过多。甚至有的地方要公务员卖楼,还要和公务员的绩效挂钩。地方政策往往是诱导农民进城买楼房,而很多农民根本买不起楼房,即便城市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农民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城市读书,也不会一进城市买楼房,更不会借贷买房。而家里有点钱的农民,却要模仿城里人,给孩子做教育投资,起码要在城市买一套楼房,让孩子进城读书。当然农村人还有一些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家里有男孩,就要在城市买楼房,让男孩进城读书。男孩长大以后,家里怎么也得给他在城市买楼房,不然他就找不到对象,也不能结婚生子。倘若家里有女孩,没有男孩,那么农民就不会进城买楼房。当然家里只有女孩的农民手头宽裕,有一些钱,也有可能进城买楼房,投资女孩,以后指望女孩养老。
地方政府为了卖楼房,就要使用各种政策诱导农民进城买楼,而教育政策是他们向来利用的政策。明明国家层面要缩小教育差距,要分配优质资源的时候向农村倾斜,而地方政府却反着干,总是要把教育优质资源放到城市,还要合并农村教学点,合并很多中小学。或许农村人收入高了,很多人都进城买了楼房,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读书了。地方政府根据这样的情况,才出台了教育政策,让有城市楼房的孩子经常读书,哪怕孩子处在非起始学段,也可以轻松进入城市读书。如此一来,教育就实现了竞价排名,而不再是公平公正的事业。有钱的农民可以进城买楼,可以让孩子进城读书,享受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没钱的农民却不能进城买楼,也就不能让孩子进城读书了,那么孩子享受的是农村劣质的教育资源。这样运作下去,教育就真的成了资本运作的产业,而不再是国家推动的事业了。
没钱的农民还是不会进城买楼,而有钱的农民才会进城买楼房。为了刺激农民买楼房的欲望,有一些地方政府把小学和中学全都集中在城市,让农民送孩子进城读书,也让农民看惯了城里的风景,就算是诱导农民进城买楼房。其实农民手里真的有钱了,才会买楼房,没钱就不会买,甚至给孩子投资教育都捉襟见肘,哪里有钱去买楼房呢?社会层面在努力宣传教育,鼓吹教育,说教育可以兴国,可以让孩子成才,起码可以让孩子过上城里人的好日子,其实不过是资本运作教育的一种宣传而已。很多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人数激增,只要高中学生想读大学,考的分数很低也能读,只要掏钱就行,读不起公立的,读一个私立的,混个大学文凭就算完事了,但大学文凭并不值钱,很多大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当大学生不得已去送快递或外卖的时候,不得已到工厂打工的时候,发现身边有初中毕业生在打工,而且挣钱比他们还多,那么他们会做何感想?农民知道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很难,但受到了资本的蛊惑,受到了权力系统的诱导,以为给孩子投资教育就一定有好结果,而且进城买楼之后就算是城里人了,就应该按照城里人的规矩办事,像城里人那样给孩子投资教育,却往往投入很多,而最终却没有获得多少收益。
农民要想要孩子经常读书,就要在城市买房,这是很多地方的政策,也促成了教育的资本化运作,当然也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倘若真的让所有农村的孩子都进城市读书,就要降低城市教育费用,让农民负担得起,同时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势整合能力,让农村的孩子接受现代化的教育,这才算体现教育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不然,只是以农村孩子进城为理由,诱导农民进城买楼,无异于是对农民的一种掠夺,也不利于教育公平和公正地发展。
上一篇:“准女老师就这素质?”教资考试现场:女生占领男厕还倒打一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