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一、分模块创意实践:让科学知识 “落地成趣味行动”
针对四年级科学四大模块,设计更具互动性和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无需复杂材料,就能让孩子在操作中理解知识:
1. 生命科学:用 “互动观察” 解锁生物奥秘
2. 物质科学:用 “生活场景实验” 破解抽象概念
3. 地球与宇宙:用 “长期观察 + 手工” 理解自然规律
二、课堂学习实用技巧:帮孩子 “跟上节奏,主动思考”
四年级科学课注重互动与实践,掌握这些小技巧,能让孩子更高效地参与课堂:
1. 课前 “问题清单”:带着目标听课
提前 10 分钟翻看课本,让孩子写下 “3 个想知道的问题”,比如学 “简单电路” 前,写下:“1. 电池里的电是怎么跑到灯泡里的?2. 为什么两根导线都接对,灯泡才会亮?3. 除了灯泡,电池还能让什么东西工作?”,上课时分清 “哪些问题老师讲了,哪些没讲”,没讲的课后问老师,避免 “上课跟着听,下课没印象”。
2. 实验课 “观察三要素”:不遗漏关键信息
实验时引导孩子关注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3. 课后 “知识小分享”:用输出巩固记忆
每天放学让孩子给家长 “讲一个科学知识点”,比如学完 “食物链” 后,让孩子说:“今天学了‘草→羊→狼’,草被羊吃,羊被狼吃,如果草没了,羊就会饿死,狼也会没东西吃”,讲的时候允许孩子用手势或画图辅助,既能检查孩子的理解程度,又能帮他梳理知识逻辑,比 “问他学了什么” 更有效。
三、常见认知误区纠正:帮孩子 “避开陷阱,正确理解”
四年级孩子容易凭直觉判断科学现象,及时纠正这些误区,能避免错误认知固化:
误区 1:“所有植物都需要土壤才能生长”
纠正:准备一杯水、几颗绿豆、棉花,把绿豆放在棉花上,倒入少量水(没过棉花底部),放在阳台,观察绿豆生长 —— 几天后绿豆会发芽长叶,说明 “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不一定需要土壤”,还可以举例 “水培绿萝就是用清水养,不用土壤”,打破 “植物必须长在土里” 的固有认知。
误区 2:“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动;没有力,物体就会停”
纠正:用光滑的桌面和玩具车做实验 —— 用力推一下玩具车,松手后车还会继续滑一段距离才停下,告诉孩子 “松手后没有推力,但车还在动,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一直推’,最后停下是因为桌面有摩擦力”,再延伸到 “冰面很滑,摩擦力小,所以人在冰上容易滑倒,走得更远”,帮孩子理解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不用讲术语,用实验现象解释)。
误区 3:“冬天冷、夏天热,是因为地球离太阳近或远”
纠正:用台灯(太阳)和地球仪(地球)模拟 —— 地球绕太阳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让孩子观察 “北半球倾向太阳时,接受的阳光更集中(夏天);北半球偏离太阳时,阳光更分散(冬天)”,说明 “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倾斜着公转,不同地区接收的阳光多少不同,不是因为距离太阳的远近”,避免 “想当然认为距离决定温度” 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