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梁跑,作文写得好。
作文写得好,语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绩没人比。
作文听老梁,高考一定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西方谚语
“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余华
读了上述名言,作为胸怀梦想、复习迎考的高三学子,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从材料看,西方谚语和余华的话都围绕 “窄门”与“宽门”展开,强调“窄门”虽难却通向光明,“宽门”虽易却指向灭亡或短暂之路,这是核心立意依据。
写作时应结合高三备考的实际情境,将“窄门”“宽门”与高三学习生活相联系,比如“窄门”可对应备考中的刻苦钻研、坚守目标,“宽门”可对应学习中的懈怠、投机取巧等。
同时,还可以将内容延伸到未来生活,阐述这种对“窄门”“宽门”的认知对未来人生选择、成长发展的意义,比如培养坚韧品格、正确的价值观等,让文章既有对当下的思考,也有对未来的展望。
写作时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是:看似宽的假象其实发展起来很窄,看似窄的选择却有宽的发展,宽与窄都是相对的概念,这样的思考才是有深度的思考,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宽门”“窄门”的简单思考上。
【范文】
于窄门处见星辰
凌晨五点半的教室,总有几盏灯先于晨曦亮起。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总藏着一群少年对“窄门”的默默叩问。西方谚语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与余华“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的箴言如双镜对照,照见的不仅是抽象的人生哲理,更是我们高三学子正在亲历的现实——宽门的诱惑终会通向逼仄的绝境,而窄门的幽暗里,藏着通往辽阔未来的密码。
宽门的背后是即时满足的诱惑与浅尝辄止的人生态度。它像集市上喧闹的戏台,用廉价的欢乐吸引人群,却不会留下任何值得回味的养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警示:“时间会消逝,但它消逝的方式取决于我们。”对高三学子而言,宽门是学习间隙里弹出的游戏推送,是深夜被窝里闪烁的视频光影,是面对难题时轻易说出的“明天再做”。走进去的确轻松,就像顺着滑坡滑行,无需费力便能获得即时的愉悦。然而宽门里的热闹终是镜花水月,它所象征的“轻松”,本质是对自我潜力的辜负,对青春使命的逃避。
与宽门的即时享乐形成鲜明对比,窄门则意味着长远价值的坚守与深耕细作的生命修行。王安石曾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险远于我们而言,是寒冬清晨从暖被窝里挣扎起身的决绝,是演算纸写满三张后依然解不出题的执拗,是看着好友周末出游却埋头刷题的孤勇。但当模考排名每次往前挪一小步,当曾经晦涩的知识点突然变得清晰,当老师在评语里写下 “你在发光”,那些细碎的光亮便在险远的窄门里逐渐汇聚成星河,变成了人世间最奇美的风光。
更值得深思的是,宽与窄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那些看似宽阔的选择,往往在最初的轻松后就会显露出逼仄。就像有些同学一开始觉得凭着小聪明应付学业很轻松,可随着知识难度加深,曾经的“宽门”逐渐变成了无法转身的死胡同,想要追赶时才发现道路早已收窄。相反,那些起初让人望而却步的“窄门”,会在坚持中慢慢拓宽。我们每天坚持背诵的单词、攻克的难题,看似是在狭窄的知识角落里深耕,实则是在为未来构建广阔的认知版图。就像河流在源头时只是涓涓细流,穿过峡谷、绕过礁石,最终会汇入波澜壮阔的大海。
站在十八岁的岔路口,经历了最初的迷茫与试探,我们已经懂得,宽门的“宽”是纵容,是用短暂的舒适透支未来;窄门的“窄”是磨砺,是用当下的艰辛兑换长远的自由。窄门里的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算数。就像北斗星永远指引着方向,心中的梦想也在窄道尽头闪烁。这一路的艰辛,终将成为青春最耀眼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