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为此,我们找到了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新教材电子书教材的全部内容,以高清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七年级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逻辑分析、规律探究及问题转化能力,训练内容常与代数基础、几何初步知识紧密结合。以下从 “基础逻辑认知”“代数中的逻辑运用”“几何中的逻辑推导”“综合逻辑拓展” 四个维度,通过题型解析与练习设计,帮助逐步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一、基础逻辑认知:构建推理入门框架
此维度聚焦 “命题判断”“推理方法辨析”,是逻辑思维的启蒙内容,重点在于理解逻辑的基本规则与表达方式。
核心知识点
典型例题
A. 若 |a|=|b|,则 a=b
B. 若 a>b,则 a²>b²
C.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 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钝角
思路解析:逐个验证命题真实性 ——A 中 a=-b 时绝对值也相等(假);B 中 a=1、b=-2 时 a>b 但 a²<b²(假);C 是几何基本公理(真);D 中两个 30° 锐角和为 60°,仍是锐角(假)。
答案:C
A. 若一个图形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
B. 若一个图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C. 若一个图形四条边不相等,则它不是正方形
思路解析:原命题 “若 P 则 Q” 的逆否命题 “若非 Q 则非 P” 与原命题逻辑等价。此处 P=“图形是正方形”,Q=“四条边相等”,故 C 选项为逆否命题,必然为真。
答案:C
基础练习题
二、代数中的逻辑运用:实现 “数与式” 的推理转化
七年级代数逻辑的核心,是借助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性,结合等式、不等式的变形规则,解决 “方程解的分析”“代数式规律提炼”“含参数问题推理” 等问题。
典型例题
思路解析:利用 “方程的解满足方程等式” 这一逻辑关系,将 x = m - 1 代入原方程,构建关于 m 的新方程,进而求解。
解答过程:把 x = m - 1 代入 3x - 2m = 7,得 3 (m - 1) - 2m = 7→3m - 3 - 2m = 7→m = 10。
思路解析:不等式变形的关键逻辑的是 “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 解集 x<1 与原不等式 x 的系数符号相反,说明两边同除以了负数,即 m - 1 < 0。
答案:m < 1
2 = 2×1;2 + 4 = 2×3;2 + 4 + 6 = 2×6;2 + 4 + 6 + 8 = 2×10;…
则 2 + 4 + 6 + … + 2n = ______;2 + 4 + 6 + … + 80 = ______。
思路解析:归纳推理可知,左边是 “n 个连续偶数的和”,右边数值为 2×(1+2+…+n)=n (n+1);80 是第 40 个偶数(80÷2=40),故和为 40×41=1640。
答案:n(n+1);1640
代数逻辑练习题
三、几何中的逻辑推导:结合直观与严谨推理
七年级几何以 “线、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为基础,逻辑核心是 “依据定义、公理、定理进行分步推导”,重点解决 “角的计算”“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应用” 等问题。
核心逻辑依据
典型例题
思路解析:按逻辑分步推导 ——
① 由对顶角相等,得∠BOD=∠AOC=70°;
② 由 OF 平分∠BOD,得∠BOF=∠DOF=∠BOD÷2;
③ 计算得∠BOF=70°÷2=35°。
答案:35°
思路解析:构建 “角相等→线平行” 的逻辑链 ——
证明:∵∠AED=∠C(已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E∥BC(已证),∴∠1=∠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B(已知),∴∠EFC=∠B(等量代换)。
∴EF∥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逻辑练习题
四、综合逻辑拓展:融合多领域的规律与应用
此维度整合代数与几何知识,侧重 “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逻辑验证”,是七年级逻辑思维的拔高训练,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典型例题
第 1 个:1 个小三角形;第 2 个:4 个小三角形(组成大三角形);第 3 个:9 个小三角形;…
思路解析:归纳推理可知,第 1 个图形 1=1²,第 2 个图形 4=2²,第 3 个图形 9=3²,故第 n 个图形有 n² 个小三角形。
思路解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逻辑 —— 设购买钢笔 x 支,则笔记本为 (x+2) 本,根据 “总价 = 单价 × 数量” 列方程:8 (x+2)+12x=120,解得 x=5,故笔记本 7 本,钢笔 5 支。
综合逻辑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