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档案局联合主办的“批信字字连血脉”侨批主题思政课在市侨批文物馆温情开讲。大学、职校、高中、初中、小学学生及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在侨批纸短情长间,触摸历史温度,感悟华侨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以课为媒,解码侨批里的“家国密码”
活动在一段3分钟的侨批专题宣传片中拉开帷幕。泛黄的信笺、褪色的邮戳、工整的家书,串联起潮汕华侨“过番谋生、寄银寄信”的奋斗史,也叩响了在场师生对“侨批”的初印象。
随后,“中国好人”马娅女士的发言视频温暖传递:“侨批不仅是家书,更是华侨与故土血脉相连的精神脐带。”新加坡侨批展活动视频则以更广阔的视角,展现了侨批文化跨越山海、联结世界的文化魅力。
思政课主讲老师以《一纸侨批,万千深情》为题,从“侨批的历史脉络”“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侨批精神的当代价值”三个维度展开讲解。
课堂上,老师结合具体侨批实物图片,解读“银圆+家书”的独特形式,分析“再苦也要寄钱回家”“学成本事报效祖国”等朴素话语背后的精神内核,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小家与大爱”的深层联系。
薪火相传,聆听“活的侨批故事”
在嘉宾访谈环节,振盛兴批局创办人后代、86岁的曾益奋老人声音洪亮,讲述了父亲经营批局时“信款必达”的坚守,以及批局如何成为华侨与家乡情感联结的桥梁。
侨批研究学者张美生则从学术角度,解读侨批作为“世界记忆遗产”的文化价值。
而作为侨批文物馆讲解员杨冬梅则结合自身的讲解工作,分享了她与侨批的故事。
三位嘉宾从历史亲历者、研究者、讲解员的不同视角,让“侨批”从文献里“走”出来,成为有温度、有细节、有力量的精神符号。现场学生凝神倾听,不少人眼眶湿润:“以前觉得历史很远,现在才明白,侨批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祖辈的心跳。”
以文化人,种下“传承的种子”
活动尾声,“侨批新声·青春执笔”活动获奖学生接过荣誉证书,他们创作的侨批主题绘画、书信、短视频,用年轻人的语言重新诠释了侨批文化。
随后,主办方向学生代表赠送侨批主题书籍《尺素渡海纸短情长——后侨批时代的潮人牵挂》,以文字为桥,让侨批精神在青少年手中延续。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走进侨批文物馆,在讲解员带领下近距离参观“天一批局”原址、古旧批信、汇兑工具等实物展陈。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我市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沉浸式课堂+互动式体验+传承式行动”,让侨批文化从“档案里”走向“课堂中”,从“历史记忆”转化为“青春力量”。让思政课更有温度、更有深度,引导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文图:汕头融媒记者 叶军
编辑:丽娴
校对:朝东
编审:凯航 燕春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新闻采访中心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