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右二)带领幼儿做游戏
“游戏就是孩子们的‘工作’。在玩中探索、在玩中学习,这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淮北市烈山区任楼幼儿园高级教师王本莉说。有着20余年教龄的她,见证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转变,自己也历经着“自由玩——学中玩——玩中学——自主游戏——创新游戏”的认知变迁。
王本莉介绍,任楼幼儿园将游戏课程巧妙融入一日保教活动,以自主游戏为主。课程目标自然渗透于区域活动,户外设沙水、实践、建构等区,区域设置兼顾动静分离与出入便利,支持幼儿跨区游戏。“我们秉持一个原则: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效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实现综合发展”。她说,每日保证幼儿有充裕的户外游戏时光,沙水、轮胎、梯子皆成“课堂”,全力追逐“万物皆可玩”的梦想,让游戏课程稳坐幼儿一日生活的“C位”。
正值玉米收获季节,在谷山小学附属幼儿园一角,幼儿们正围着一堆玉米芯和竹筐摆弄,尝试“搭建小房子”。有的幼儿想把玉米芯竖着插,有的想横着叠,已经搭上的部分因为不稳一直往下掉。一直在一旁默默观察的赵静此时才走上前,指着幼儿园外面的柴堆提问:“你们看农民伯伯是怎样堆柴才能不塌的呀?”幼儿们受到启发,尝试模仿“交错堆叠”,成功搭出半人高的“房子”。“我全程没有说‘应该这样做’,只在关键处用乡土场景引导,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赵静说。
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作为分管教育教学的业务园长,王本莉要求教师在自主游戏这场“大戏”里转变角色,从“导演”变为“演员”(全身心参与游戏)与“观众”(专注观察幼儿)。她总结教师需着重做好三件事:精心创设开放且富有准备的环境;克制住干预的冲动,管住手、闭上嘴,细致入微地观察;在幼儿真正需要帮助时及时介入,推动游戏向纵深发展。观察时,教师不再只是看热闹、保安全,而是要洞察门道,聚焦幼儿与材料的互动、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游戏中的表达与合作等。
(更多精彩,见第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