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萧山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吐槽称,他(她)家娃所在小学,国庆假期前是下午3:25放学,节后改为冬令时,下午2:55就放学了。
他(她)认为,这个放学时间太早了,孩子没有人接,刚好给了晚托班机构“钻空子”的机会,报晚托又得报X课,不上X课又是几个班合并晚托,太麻烦。
该帖子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共鸣,纷纷吐槽自家孩子的学校也是这样,10月份开始执行冬令时作息时间表,小学低年级不上晚托的话,3点左右就放学了,比幼儿园还早。
很多网友都表示这样的安排对没有老人帮衬的“双职工”家庭很不友好,要照顾孩子必有一人牺牲自己的事业,否则就得花钱托管。有网友觉得应该统一到4点放假,低年级学生如果实在没那么多内容要教,上午可以让他们晚一些上学,下午跟中高年级的学生同时放学,这样可以多睡一会。也有网友认为现在教育已经跑偏了,口口声声说要“减负”,可是越减学生和家长越无所适从、负担越重,只是肥了校外的教培和托管机构。
实际上,不止萧山,其他不少地方都有家长反映了类似的问题:孩子放假太早了,家里没有老人,没办法接送;接送就要请假或者夫妻两人的其中一人牺牲自己的事业,代价是家庭经济水平骤降;托管呢,也要出钱,同时监管还跟不上,容易出问题……
针对家长“接送难”的问题,现在通常的做法,就是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在值班老师的看护和指导下完成当天布置的作业,或者做一些课外的素质拓展活动。但是课后延时服务一开始说是免费的,后来又改为适当收费了,虽然收费不高,还是引起了不少家长的质疑和反对。另外,其实老师也很憋屈,课后延时服务我是加班工作的,难道不应该有加班费吗?再说延时费拿最少的是我们,我也想准时下班啊,不稀罕这个延时费。
因为课后延时服务,家校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割裂,学校也是左右为难,很多学校都陆续不再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了。
表面上这是放学太早的问题,实际上这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孩子们放学后“无处可去”。
以前家跟学校之间的路况和环境是比较原生态的,加上是熟人社会,一路上都有大人不自觉照护着,所以家长也都放学让孩子独自回家。除了极少数外,绝大多数孩子下午放学背上书包就自己回家,路上和同学边玩边聊,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回去了。
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已经发展为陌生人社会,学校跟家之间也车多人杂,途中路口没红绿灯的地方一堆,不确定因素太多,没几个家长敢让孩子独自回家,才产生了“接送难”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把担子扔给家长和老师,可家长和老师各有各的现实难处,结果就是学校难、老师累、家长愁、孩子困,全拧在一块儿了。
所以说,下午放学“接送难”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的事情,更是社会环境的问题,光靠家长和学校是解决不了的,否则会增加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减少对孩子们友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在家与学校之间的这段距离有得玩、放心玩,或许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