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昕昕
前言
2023年北京的硕士比本科生多3万,这数据搁五年前得惊掉下巴——合着以前“稀有款”的硕士,现在成了“人手一个”的基础配置。
双非硕士刘灿的经历特真实:当年在银行看同事靠硕士晋升,连夜在职考研“镀金”,结果毕业投国企,HR扫眼简历就推回来:“只要双一流”。
她去硕博专场招聘会想改简历,前排全是985硕士带大厂实习,吓得抱着简历溜了——这哪是改简历,简直是公开处刑。
更绝的是211硕士王越,中传新闻王牌专业,手握人民日报实习,结果考个报社编制,200人抢4个坑,考场里还有穿清华羽绒服的“卷王”。
他吐槽:“以前觉得硕士是buff,现在顶多算‘入场券’,进了场发现大家都有。”
扩招是“全员发牌”,企业反手“调高准入门槛”
2020年研究生扩招破百万,有人调侃“以前考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是架了浮桥还加了摆渡船”。
211设计硕士周阳就是“扩招幸运儿”,当年擦线上岸,发现班里44人像小学班——这哪是读研,分明是“批量生产”。
但企业比玩家精多了:世界五百强房企招管培生,先筛掉双非硕士,二轮面试8个人全是大厂实习背景,最后只推了人大和纽约大学的——这筛选标准比选秀还严。
HR问过20多个名校硕士“最大挫折”,答案清一色:“今年求职”。
更扎心的是李洁,五年前双非本科进京东月入过万,留学悉尼大学回来投大厂全石沉大海,最后去做无底薪的保险销售。
网友总结得妙:“以前读书改变命运,现在读书延迟失业”。
破局成 “大型尴尬现场”
现在硕士的出路能凑个“尴尬三连”。
延毕躲buff:211硕士许言投简历全跪,看见同门延毕,立马填表格签字——这哪是延毕,分明是“暂停键续命”,先保住在校生身份再说。
转行被“长衫”捆住:清华本+纽约硕士吴敏佳想转行做游戏,父母一句话噎住:“70万留学费喂了游戏?”这学历成了“脱不下的长衫”,想躺平都怕浪费投入。
回原点更憋屈:刘灿读研就是为了逃离银行,最后还得投银行,结果管培生没戏,北京银行二面都没过。
她回老单位溜达,发现工位换了人,自己反倒成了“高学历局外人”——这波操作堪称“花钱读了个寂寞”。
真相扎心:学历通胀比物价快
豆瓣“后悔读研组”快一万人了,有人说“研究生课程不如职场实操”,这刚好撞了社会学家柯林斯的话:教育早超过工作需求了,技能大多是上班后学的。
王越的朋友圈特真实:看着后辈晒考研上岸,自己心里只剩“过来人的悲伤”,他说“考上研花光了所有运气”——以前考研是“通关奖励”,现在顶多算“下一关门票”,而且下一关更难。
说到底,现在的学历内卷就像打游戏:大家都氪金升了级,结果BOSS也同步变强,最后发现最没用的装备,竟是当年拼死刷来的“硕士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