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唐河县第五小学以“常态化集体备课”为抓手,构建“共研、共学、共成长”的教研生态。近期,各学科组严格落实教研部署,有序推进集体备课工作,成效显著。
一、精心部署,明确教研方向
教导处制定详细集备方案:要求各组组长提前统筹个人自备内容,集备时严格遵循“目标研讨—活动设计—评价优化—微课试讲—定稿上交”流程,确保每次集备产出一节完整教学设计,并推选教师进行微课试讲,最终形成规范教案。同时,强调组长需留存过程性材料,全面夯实教研过程。
二、扎实推进,彰显教研活力
(一)语文组:深耕文本,聚焦素养
每周二下午,全体语文组开展集体备课。教师们围坐研讨,结合教材深入剖析文本内核,从“语文要素落实”“学习活动设计”“分层评价实施”等维度展开头脑风暴。老教师分享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提出创新设想,在思维碰撞中完善教学设计,力求让课堂既具“语文味”,又富“生长力”。


(二)数学组:精准解构,提质增效
每周三下午,全体数学老师进行集体备课。三年级组教师针对“数与代数”模块,研讨如何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活动;六年级组则聚焦“图形与几何”单元,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探究任务。教师们紧盯“教学目标达成度”,反复打磨课堂活动环节,确保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精准、扎实、有效”。



(三)英语组:创新形式,激发兴趣
每周四下午,英语组教师齐聚备课室,围绕“情境化教学”展开研讨。从单词教学的“游戏化设计”,到对话课的“角色扮演优化”,再到阅读课的“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教师们力求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参与、勇于表达”的语言实践场。
三、以研促教,赋能专业成长
常态化集体备课已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通过“自备—集备—试讲—定稿”的闭环流程,凝聚集体智慧,提升教学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过程性材料的留存与分享,推动经验沉淀与资源共享,加速教师队伍整体成长。
下阶段,学校将持续深化集体备课机制,推动教研成果向课堂效益转化,让“研”的深度支撑“教”的高度,助力每一位教师在专业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