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基础教育的前进势头不可阻挡!
从“绽放”到“跨越”,朝阳正从教育大区迈向特色教育强区。
让朝阳家长挺直腰杆的,不只是亮眼的高考成绩,还有教师队伍的强势崛起。
这背后,是长达二十年的持续深耕——
早在2004年,朝阳就在全国率先启动“双名工程”,如今已推进到第五轮。强国建设背景下,朝阳正以改革创新的奋进姿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宜学区” ,持续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区域教师队伍。
这股强师之风,不断转化为扎实的育人成果。
在近日举行的朝阳区2025年中小学高质量育人工作会上,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一举斩获“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奖”“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奖”,并包揽小初高全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奖”。
与此同时,学校深耕集团化办学优质引领,凭借不断改革创新、深厚的教研积淀,入选朝阳区2025年首批“课程创新+学科教研”双示范基地建设,实现高质量育人基地校建设的“双丰收”。



这所始终在朝阳北部稳健发力的实力派,这两天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由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和平街一中共同主办的“2025年京津冀晋渝黔蒙七省(市)高中联盟学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成功举办。
从3场高屋建瓴的专家讲座,到5场落地生根的学校实践;从和一中两堂名师示范课,到42节同课异构课堂的精彩碰撞,再到20位学科专家、教研员的专业指导——整整两天的活动,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直指高阶思维培养。
以教师成长为帆,以课堂实效为桨,七省(市)教育人共同驶向核心素养的深水区。正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闵慧所说,本次活动“为七省市教育同仁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和一中书记王松总结道:
当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在七省市课堂生根发芽,当高阶思维培养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当联盟从活动走向常态,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

剑指“双冠王”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不只因为经验丰富,更依靠独特的教育风格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和一中甘露、高岚两位老师,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更让家长放心的是,两位执教高三的老师这次示范课完全是“本色出演”,展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常态课堂。
高岚:巧挥化学“魔法袖”,用“问题链”激活思维
“化学轻挥魔法袖,收尽浊色与污痕。若无化学来助力,哪来清波与葱茏。”高老师用一首打油诗,点出化学格物致用的学科魅力。
面对二氧化氯的制取与应用这一高考热点和难点,她组织学生探究,如何把有毒的化学物质,变成有用的新型净水剂,让学生理解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责任和魅力。
高老师以 “问题诱思教学法”破局,用 “五导”(课标导引、主题导入、问题导诱、过程导学、评价导论)贯穿全程,更以层次性问题链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地思考,亲历知识生成的过程。

和平街一中化学老师高岚名师示范课
甘露:从“教学”走向“教育”,打造“5E心动课堂”
甘老师的这堂课摒弃了碎片化刷题,集中攻克英语“七选五”的逻辑关系理解困境。
她通过学情调查,精准锁定76.9%学生的共同痛点,把梳理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作为课堂重点。
她的课堂追求“从英语教学”转向“英语教育”,打造出 “5E心动课堂”,即Enjoyable快乐、Energetic活力、Encouraging鼓励、Efficient高效、Educational教育。
学生形容她的课“像一场头脑风暴”,高考143分的范同学坦言:“甘老师教的底层逻辑方法,让我受益一生。”

同事眼中,她不仅“业务功底强”,而且勤勉认真,“教材上永远画满勾勾圈圈”。
而甘老师的初始动力,来自一个将心比心的朴素心愿:“ 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做什么样的老师。”

和平街一中英语老师甘露名师示范课
教育是一场追光之旅,教师既是追光者,也是发光者。
和一中老师们追的这束光,最终汇聚成杨艳校长期许的教师特质:
培养志存高远、和而不同、知行合一、自信阳光的时代新人,我们的老师首先就要自信阳光,要成为这样的人。

激活“传承链”
一所学校的后劲,要看年轻教师能跑多快!
和一中不靠名师“单打独斗”,而是鼓励后备力量在优质平台上崭露头角。
七省联盟学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正是这样一场教育理念的碰撞与交融。
高一语文《登高》一课,三位教师同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却分别引领学生走向诗歌审美、文化溯源与生命体悟的不同深处。
这场教研盛会可谓广度惊人——学科上,九大学科全覆盖;地域上,从渤海之滨到太行山下,从云贵高原到大同古城,从雾都重庆到乌兰察布,七省市联盟校贡献了42节精品课。
































More
而为这些课主持搭台、指点迷津的,是和平街一中的名师团队,这也体现了 学校倡导的薪火相传——相互捧场,相互支撑,让教师队伍成长生生不息。
学校深信,名师成长绝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扎根课堂和岗位,更需要优质的成长场域。
对年轻教师而言,和一中的三阶六梯名师培养体系,加上“1358青蓝工程”,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与坚实的支撑。
成长的接力棒,在和平街一中的舞台上从容传递。
高岚老师“精准将教学难题转化为课题,带领整个化学组共同成长”;甘露老师“发光而暖,在辐射中传播育人智慧”。
两位老师身后,还站着 李金花、李书明等“双冠王”领衔的教研组,推动每一位教师完成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这样的教研组覆盖到学校的每一个学科,比如 语文李继朋、地理马卫华、物理梅晓璇、生物潘勇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领衔的教研组,以及校长杨艳亲自领衔的校长创新工作室、和一教育家书院,引领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如此扎实的教研教学与传承,使得学校的教学成果格外亮眼。近年来,和一中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持续提升:
50个在研的国家市区级课题,44个校级课题(2024、2025)
14个校级名校长名师工作室(2025)
12个校级大学科部(2025)
11个北京市特色校本课程,3项教育教学成果奖(2023、2024、2025)……
成绩背后,是一支结构均衡、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正如杨艳校长所指出的:
和平街一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和一教育家书院为载体,以三阶六梯名师培养体系、1358青年教师发展体系为路径,每年的教师发展“十事实办”为保障,全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争做教育家型教师
教育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日复一日把平凡做到极致。
在这条路上,和一中办学准则明确:坚持学生健康成长第一,坚持教师优先发展,坚持资源用在育人一线。
学校不仅要求老师教得好,更激励他们争做教育家型教师。
为此,学校成立了“和一教育家书院”,由教育界泰斗顾明远先生亲笔题名,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每一位老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性,成为“人师”,努力做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甘露老师的两节课堂实录被收入北外的选修课。“他们拿着放大镜去看和一中的课堂,我也与北外师生深入交流。”她坦言,“这种双向交流,实现了经验辐射与自我提升的双赢,也推动教育理念与实践持续进阶。”
强师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的未来,更好地装进每一节课堂里。
和一中以教育理论、政策导向与学校实践为三重支撑,系统构建课程体系。
顶层设计上,学校以“和合教育”为核心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信中成长”为育人理念。校长担任课程建设领军人,组建课程建设委员会,从研发、教学到保障,系统推进集团课程设计与实施。
实践中,“和合六质”课程目标清晰——
“和德” 指引方向;“和智”提供智能;“和健”滋养生命;“和雅”塑造健全人格;“和行”打通知识到素养的通道;“和创”指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课程实施上,既有纵向贯通,也有横向融合。
纵向上,依托教育家书院、大学科部建设、“双名”工作室、AI技术、高校科研院所和实践基地等,保障小初高12年课程一体化贯通。
横向上,着力推进学科融合,建立学科间的知识链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办学65载,和一中已发展成为涵盖11个校区、12年一体化的优质教育集团。面向未来,杨艳校长讲到:
集团每年围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育人保障,公布并落实年度30件“十事实办”。我们坚信“每一个师生都有成为创新人才的潜质”,也将引导师生走向“和而不同,自信成长”。

文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下一篇:唐河县第五小学集体备课精彩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