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鸿博同学是西语学院2024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育硕士(文化传播与教育)专业。
2025年11月6日,战鸿博同学在“回归以来澳门语言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上作为学者发表演说。此研讨会由澳门理工大学主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协办,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吸引了来自语言学、社会学及文化传播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

在研讨会上,他对近期研究成果《跨学科视域下澳门语言生态的动态演变与文化融合机制研究——基于语言学、社会学与文化传播学的三重分析》进行了分享。

商务英语专业:语言优势的“孵化器”
战鸿博在发言中深刻阐述了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对其学术研究的重要影响。
他指出,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商务”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仅强化了其英语语言能力,更通过系统的学术语言训练,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跨学科术语进行复杂议题的探讨。
“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等实务技能,更要学会用学术语言精准表达观点。”战鸿博提到,“例如,在分析澳门语言生态时,我需要运用‘语码转换’‘功能互补’等语言学概念,同时结合‘社会网络’‘文化认同’等社会学理论,这些都需要严谨的学术表达。”

学院培养:语言优势的“源头活水”
在演说后的交流环节,回顾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学习经历,战鸿博感慨万分:“商务英语专业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更培养了我用学术语言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我在今天的学术舞台上能够自信地表达观点,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话。”

战鸿博同学在毕业后心系母校,和老师同学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在科研过程中,他经常向我校教研人员请教问题,交流心得,也不断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学术前沿方向等信息。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分享,除了在读学校老师们的指导,也定少不了本科期间的学术积累和历练。毕业之后,龙外仍然“陪伴,关爱,赋能,保护”,为其提供长期成长进步的平台和资源,他曾在姚尧处长,田胜凯副书记,高飞老师的指导下返校进行田野调查,对近二十位来华留学生进行英文口述访谈。

战鸿博同学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曾先后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十佳大学生,最具人气十佳大学生,优秀志愿者,优秀留学生等荣誉称号。曾三次在优秀学子分享会上向学弟学妹们讲述向上故事。曾于2024年毕业时先后两次作为学院和学校毕业生代表,并在一年后作为校友代表在学校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发言。

战鸿博同学在校期间始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耕专业领域,通过系统学习核心课程、主动拓展跨学科知识,构建了扎实的学术体系。他不仅以优异成绩通过专业资格考试,还考取了多项高含金量证书,为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促学锤炼实践能力;在社团组织中担任核心成员,策划组织多项活动,培养了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并通过实习实践与志愿服务,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突出的是,他在本科阶段便尝试学术写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商务英语领域论文,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科研潜力,为申请研究生积累了宝贵的学术成果。
“回顾申请历程,我认为关键在于“早规划、重积累、敢突破”。首先,夯实专业基础是核心:通过课程学习、证书考取与竞赛实践,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培养了跨学科思维与动手能力。其次,综合能力需全面拓展:在社团组织中锻炼沟通协作,在实习志愿中理解社会需求,这些经历让我在申请材料中展现了“学术+实践”的立体形象。此外,科研启蒙需提前布局:本科阶段尝试发表论文的过程虽充满挑战,但导师的指导与反复修改让我掌握了学术规范,这段经历也成为文书中的亮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三参与的德国马格德堡大学交换项目:全英文授课环境迫使我突破口语瓶颈,独立生活让我重新审视金钱观与消费习惯,而与不同文化背景同学的交流则拓宽了价值观维度。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简历,更让我在面试中能自信阐述“全球化视野”与“跨文化适应力”。建议学弟学妹们:申请不仅是成绩与经历的堆砌,更要通过细节展现个人成长轨迹——比如用交换期间的某个具体案例,说明你如何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故事比空泛的“提升综合素质”更有说服力。”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发言,不仅展现了战鸿博个人的学术风采,更凸显了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在语言优势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果。学院通过“语言+商务”的复合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堂到学术、从本土到国际的桥梁,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