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应答
开心田螺
2025-11-22 15:29:25
0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启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阶段,赋予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全新的时代内涵与战略定位。”11月6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2025)在京举行。论坛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聚力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分设立德树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6个平行论坛。在中国教师报承办的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来自江西、江苏、浙江、山西的四位区域教育管理者结合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展开一场聚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应答”的主题沙龙。本报特别整理沙龙对话成果,以飨读者。

嘉 宾 ——————————————————————

黄 琰 江西省南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万永良 江苏省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张启鹏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

赵建刚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有新内涵

中国教师报:在国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各位如何看待新时期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与定位?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同以往工作有什么不同?各地采取了哪些举措进行落实?

黄琰:站在新的起点上,教师队伍建设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怎样做到“优不优”。从数量上看,当前迫切需要应对的是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从结构上看,教师要能支撑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质量上看,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育人功底外,还要紧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南昌市将涵养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一是融入教育实践。目前南昌全市中小学正在推行全员导师制、双班主任制,新入职教师3—5年内必须有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历。

二是融入教师培训。“洪师计划”作为南昌市教师发展的引领计划,我们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分级分类进行教师培训和培养。如今还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为教师提供精准的能力诊断和个性化成长方案。

三是融入尊师重教生态。南昌市持续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开展教师节亮灯、教师节模范选树等工作,让教师增强身份认同感。如果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中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那么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会越来越多,整个社会也会涌现出更多教育家。

万永良:与以往工作相比,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同特点和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更”:一是更强调精神引领,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培养、发展、管理全过程,突出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铸魂作用;二是更注重系统协作,将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强国建设深度融合,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生态;三是更聚焦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十四五”期间,泰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将教师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地位,涉及招引培育、激励表彰、待遇保障等方面。同时,泰州市坚持做到“三个第一”: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立考察准入、考核监督、违规惩处、典型引导等全链条全过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专业提升第一要务,以“面向全员、瞄准高端、提升薄弱、项目推进、整体优化”为重点任务,不断拓宽教师培养渠道,逐步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坚持尊师重教第一导向,提高教师奖励性补贴,上浮奖励性绩效,发放上下班交通补贴。希望通过“三个第一”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张启鹏:新时期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与定位与以往相比,变化的是时代背景,但两者应是辩证统一、一脉相承的。一直以来,我们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根本目标是始终如一的,同时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有持续性的。结合“新时期”和“高水平”两个关键词看,当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注重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高水平”,更要注重教师队伍精神格局的“高境界”,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师角色重塑”和“教学生态重构”,其核心是从“经师”向“人师”的跃升。只有如此,我们的教师队伍才能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赵建刚: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同以往相比,我认为有两方面不同: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对教师队伍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两次出台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最高规格的文件,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教育家精神引领。去年以来,山西省组织了数百万人次参与的教育家精神系列宣讲活动,教育家精神如春风万里吹遍三晋大地,滋润影响着广大教师。

在具体工作中,晋中市把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启动师德师风涵养建设、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名优教师梯队培育、乡村教师扎根赋能等八大行动,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强省强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科学评聘:立体化构建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中国教师报:我们了解到,南昌市在教师职称评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量化评分标准的改革。请问黄局长,这一政策如何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在具体实施中如何确保评价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黄琰:职称评审是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最重要的抓手。我们致力于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体系更加立体化。我们建立的“四维”评价体系涵盖师德师风、同事评价、教师对学校团队的影响和带动等方面,力求更加全面评价教师。

二是激励路径更加精准。对教师群体要进行更精准的区分,一方面是对校内老中青教师不同群体的区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岗位,如将义务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分开,分类分层为不同群体教师设计成长路线图。

三是职称评审更加阳光。对教师而言,阳光的职称评审是最大的公平。现在整个评审系统从市到县到乡再到校、个人全面纵向贯通,所有教师都可以看到评审过程。接下来,我们将和人社部门打通教师评审系统数据壁垒,减轻教师数据上传压力,提高职称评审时效。

中国教师报:职称评审、教师评聘都是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事。近年来,晋中市在“县管校聘”改革上做了很多探索,请赵局长介绍一下,晋中如何把“县管校聘”这么难的事坚持了这么多年,还被大家广泛赞誉?

赵建刚:“县管校聘”是深化教师管理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改革。晋中市已推行两轮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第一轮是2019年,晋中在全域统一推进,通过市政府召开动员会、试点县召开现场会,统一安排教师全员岗位竞聘,初步建立起教师编制和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全员竞聘、科学补充、有序退出、权益保障六大教师管理新机制。“县管校聘”有了很好的起步,理顺了教师身份关系,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激发了教师办学活力。

第二轮是2024年,是第一轮基础上的升级版。内容涉及挖潜创新编制管理、统筹优化岗位资源、提升交流轮岗质量、全面落实教师待遇、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等7个方面,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人权事权的归口管理。

第二轮改革做得相对好的是挖潜创新编制管理。晋中市加大编制资源在市域内跨县区统筹调整和周转使用力度,在全市编制总量范围内,根据生源、学校布局变化情况,重新核定了中小学教师编制,形成了“按标定编、按需供给、市域统筹、及时调整、动态管理”的编制管理新格局,建立了市级编制“周转池”,保障了人口流入地和新建学校的编制供给。

“县管校聘”重构了编制、人事、教育和中小学的职能定位,教师管理由“多头管理”变为“相对集中管理”;相关部门从“抓权力”变为“放权力”,校长从“用人难”到“选能人”。改革使教师管理更加规范,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

协同培养:积极应对分层赋能教师团队

中国教师报:泰州市正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专业素养提升、体制机制改革”三大行动,请问万局长,泰州是如何协同发力打造“四有”好老师团队的?

万永良: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我们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规范治理。抓教育引导重点在“引”。除了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确保新教师上岗培训师德教育不少于20学时、其他教师每年不少于10学时外,泰州市每年还会重点组织上好师德师风“开学第一课”、组织一次“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评选、举办一场高规格的师德宣讲的“三个一”活动;抓规范治理重点在“治”。泰州市系统谋划,在强化从业审查、强化师德考核、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失范查处的“四个强化”中综合施策。

在专业素养提升方面,找准省、市、县、校四个层级的目标定位和实施路径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泰州市始终将“面向全员、瞄准高端、提升薄弱”作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点任务。面向全员就是不断探索数字赋能全员培训的“泰州模式”。早在2014年,我们就创新实施“泰州师说”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项目,建立起全员参与、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瞄准高端就是着力强化骨干教师培养的载体和平台建设,重点深化泰州教育名家、学科领军人才两大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优化“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三级骨干教师培养平台,强化“三名”工作室建设;提升薄弱就是开展高层次学历提升行动,加强与省内知名师范高校的合作,采取同等学力、定向培养等形式,以基础教育教师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为重点,加大培养力度。对经批准攻读、获取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的在职教师,报销2/3的学费。持续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将“送教下乡”活动作为每个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年度必做工作。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最核心的是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齐抓共管格局。泰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效解决谁来决策、谁来领导、谁来保障的问题。因此,这些年出台的关于教师待遇保障等一系列惠师举措,基本上都能按既定政策持续“兑现”或提前“兑现”。

中国教师报:数字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赛道,目前杭州已有不少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方面的前沿探索,请张处长谈谈,杭州市是如何让数字技术真正为教师减负增效赋能的。

张启鹏:AI技术、数字化对教师而言,究竟是“赋能”还是“负担”?我们从不回避这个问题,并始终坚定一个原择:不能搞技术的简单堆砌,而要以数字化思维系统重构教师的工作流程与成长模式。杭州市致力于让技术从教师眼中的“任务”转变为好用的“工具”,最终成为教学中可信赖的“伙伴”。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杭州市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推进模式,可以概括为“听、看、用、改”,即积极促进学校和教师深刻认识、熟悉了解、探索应用、总结提升。

在深刻认识方面,我们在各种会议中不断提醒教育工作者AI时代会引发怎样的重大改变,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主动拥抱未来;在熟悉了解方面,我们同浙江大学等高校专家团队合作,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培训,推动教师积极学习;在探索应用方面,杭州市教育局较早出台了《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此外,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进行了有效探索;在总结提升方面,杭州市将加强系统性谋划,对已进行的探索实践进行梳理,挖掘典型做法和经验,推进教育系统的数字化整体能力提升。

中国教师报: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我们更好地办报,同时我们也需要高水平的教师提供鲜活的经验。发展无止境,改革进行时。感谢四地以系统的思维、务实的行动,作出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应答”。

《中国教师报》2025年11月19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万景达 韩世文 综合整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留学生求职机构推荐,... 在2025年的留学生求职机构推荐中,海马职加凭借其卓越的能力再次蝉联榜首。该机构的成功源于其高达81...
权威榜单2025年留学生求职机... 在2025年留学生求职市场中,各大求职机构的服务定位愈发明显。海马职加以其卓越的服务质量和高效的求职...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开展校园安全专... 为扎实推进安全隐患常态化治理,切实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近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启动校园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交流会... 本报北京11月17日讯(记者 林焕新 焦以璇)今天,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
五部门印发意见实施学生体质强健...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王鹏) 记者11月19日从教育...
备战法考先选对教材?这篇指南帮... 备战“天下第一考”的法考,不少人一上来就陷入迷茫:知识点多如牛毛,法条绕得人头晕,到底要不要用教材?...
【留学简报·11月21日】政坛... 多条新闻从不同角度拼出一幅共同图景:政治、教育与留学体系正在同步变形。加州州长选战升温,联邦教育部被...
继续下降?多地公布2026研考... 根据此前安排,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 近年来,考研报...
城市24小时 | “最强地级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935651 11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
西工大第十四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 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持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11月20日,西北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