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宁波税务

●图为张恩中(左一)在午间为青年干部讲解国际税收相关知识。
“小张,你在大学里学的是会计,为什么会对英语感兴趣呀?”
工作之余,许多同事都会问我这个问题。坦白说,我也难以说清对英语热爱的起点在何时。回想起在校园里备考四六级和雅思的日夜,那时我意外发现自己并不反感语言学习,反而会在听英语听力素材无限循环的深夜里迸发出热情,像解锁新大陆一样越学越起劲。

●本文刊登于《中国税务报》税收文化专刊
文| 张恩中
或许正是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欢,让我在工作后仍保持着背单词、练口语的习惯。英语学习虽非日常税源管理工作的必需,却为我打开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我时常会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官网阅读英文消息,了解前沿的国际财经动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注意到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税路通”跨境服务品牌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特别是在解决跨国企业涉税争议方面,“税路通”的海外案例被多次援引。宁波市税务局的“税路通·甬相伴”服务子品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打造的一系列跨境税收知识产品和特色服务举措都让我眼前一亮。
不承想,这种关注竟促成了我与“税路通”的正式结缘。2023年12月,我经公开选拔入选宁波市税务局外语人才库,随后受邀加入“甬译社”跨境税收翻译团队,先后参与了宁波市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组织的全球最低税规则重要文件翻译、中国税务年度报告翻译等专项工作。此外,我也有机会为《中国税务报》环球专刊供稿,相继发表了9篇翻译文章。
在这期间,我结识了许多来自国际税收条线的优秀前辈。大家出于对外语学习的热忱,不时在微信里讨论国际税收专业术语,遇到像QDMTT、MCAA这样的缩写术语时,还会像拆解密码一样逐字溯源。从他们身上,我既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感受到热爱的力量。
今年2月,根据组织安排,我赴湖南长沙参与《全球税讯(第12期)》动态的编译工作,与来自重庆、海南和广西的同事一道,在湖南省税务局《全球税讯》编辑组办公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办公和跟班学习。《全球税讯》是“税路通”跨境服务品牌下的重要知识产品,定期整理发布全球各国家(地区)的税费征管新规,帮助“走出去”纳税人了解境外税收营商环境,增进对东道国税制的理解。

●图为张恩中(左四)在湖南省税务局参加《全球税讯》编辑组办公室举办的集中办公和跟班学习。
在我看来,税讯编译工作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甚至可以算作是一种“二次创作”。有时为完成300字的精准编译,可能需要认真梳理近万字的原始文献,这也使得我在审校和编译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特别是面对部分晦涩难懂的税收专业术语时,要给出贴合国内阅读习惯、表述上更有“中国味”的翻译,确实很有难度。因此在首译时,我会参考税务总局发布的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锁定其中的官方中文表述,并在二校时对照经编辑组校勘的《全球税讯》术语库,力求每篇译稿都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兼顾。
两周内,我严格按照《全球税讯》编译工作指南里所列要求,和编辑组同事们通力合作完成了37篇稿件的编译工作,其中我独立完成了8篇稿件的编译和审校。这段经历,让我对“热爱”一词有了更深的体悟。翻译时反复打磨的术语、审校中逐字推敲的细节,连同案头那些布满圈点批注的文稿,看似是琐碎的工作日常,却让我重新找回了学生时代那种心跳加速的兴奋感——原来与外语相伴的旅程,总有值得期待的风景。
我和“税路通”、和“甬译社”的故事未完待续。在国际税收领域,还有大片等着我去探索的知识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