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想到,一所知名高校的“学术明星”,竟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演技派”!
就在不久前,江苏科技大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位顶着无数光环的“顶尖人才”,被扒得连底裤都不剩——谁能料到,这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博导”,真实学历竟然只有高中!

这场持续了整整两年的“潜伏大戏”,随着央视的一则通报彻底穿帮。这位名叫郭伟的“教授”,不仅被学校火速解聘,还直接进了局子,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神话”履历:每一页都是精心编造的剧本
翻开郭伟那金光闪闪的履历,简直像看了一部科幻小说。
他自称是陕西省高考状元,一路开挂,从西安交大到海外名校,头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等吓人头衔,俨然是学术界的“天选之子”。

可现实呢?全是泡沫,一戳就破!
有较真的网友去海外官网一查,压根找不到他的名字;再深扒,他口中的170多篇SCI论文、68项国际专利,在正规数据库里连影子都没有。就连他吹嘘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历届名单上也从未出现过“郭伟”二字。

商业帝国与学术骗局,上演完美“双簧”
这出戏之所以能演这么久,背后还藏着一个横跨多省的商业网络。
天眼查一搜,郭伟名下关联着7家公司,业务范围与他研究的领域高度吻合。他左手用高校教授的title为企业站台,吸引投资;右手又拿企业的所谓“成果”去包装学术履历,骗取学校的科研经费。

“话术大师”的课堂表演,让学生们都惊呆了
在课堂上,郭伟更是把“忽悠”发挥到了极致。
他很少深入讲解专业知识,反而喜欢用“攻克卡脖子技术”“为国家装备铸筋骨”这类宏大词汇来煽动情绪。学生们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同事也因为他“商业资源丰富”而高看一眼。

每当有人追问技术细节,他就会搬出“跨国机密”“战略层面不宜透露”等借口搪塞过去。这套说辞,竟然屡试不爽,从未被当场拆穿。

画皮被撕,骗局终有落幕时
这出荒唐剧的终结,始于一位业内人士的实名举报。
学校一查,真相水落石出:什么海外留学,什么博士学位,统统是子虚乌有!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头衔,要么是伪造的,要么就是通过灰色渠道买来的。

11月17日,郭伟因涉嫌侵占科研经费被警方带走。校园里关于他的一切信息被火速清除,他带的学生也被重新分配了导师。

反思:为何“李鬼”能轻易混进“象牙塔”?
郭伟的骗术固然“高明”,但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高校的人才引进机制,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从学历核验到论文检索,这么多本该严格把关的环节,竟然全部形同虚设!说到底,还是“唯头衔论”在作祟——只要简历上堆满了“海外经历”“院士头衔”,就能一路绿灯,至于真才实学,反倒成了次要的。

更可怕的是,郭伟并非孤例。近年来,学术圈“假博士”“水院士”的丑闻层出不穷,暴露出的是整个评价体系的畸形和审核流程的形式主义。

尾声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郭伟背后的商业网络是否存在非法牟利,还有待查明。
这场闹剧给所有高校和科研机构敲响了警钟:引进人才,不能只看包装,不看内里。是时候建立更严格的“穿透式”审核机制了,让每一个“南郭先生”都无所遁形!


上一篇:凝心聚力话成长,家校同心筑未来——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家长讲堂纪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