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多方便和乐趣,其中之一是电子游戏的渐成风靡。虽然游戏可以带给人欢乐和休闲,但过度沉迷游戏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本文将介绍14岁学生应如何心理辅导应对游戏上瘾的建议。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了解游戏上瘾的原因
游戏上瘾是一种行为成瘾,与物质成瘾不同。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许多研究表明,游戏上瘾与以下因素有关:
社交需求:游戏可以提供社交支持和交流机会。
逃避需求:借助游戏可以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和压力。
刺激需求:游戏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刺激让人欲罢不能。
心流体验:游戏中的挑战和奖励激发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了解游戏上瘾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沉迷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和调整。
建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游戏上瘾并不是一种道德问题,不要将自己或他人作为失败者或罪犯看待。游戏上瘾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学生要明确游戏的正确地位,游戏是一种休闲娱乐,而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要意识到在日常学习、社交交往、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同样重要,不应因为沉迷游戏而忽视现实生活。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学生应当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确保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保持规律的生物节律,良好的睡眠质量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保证。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减少高糖高脂的食物,多摄取蔬菜、水果等营养健康的食物。
锻炼身体,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除紧张情绪和焦虑。
不滥用药物与饮料,不纵容自己沉迷于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沉迷游戏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全面发展自己的身心健康。
建立应对游戏的技巧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方法来控制游戏使用:
设定游戏时间:决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
制定目标:给自己制定目标,如完成作业、学习新技能等,以及给自己提出奖励。
减少诱惑:避免在游戏设备旁吃零食、喝饮料,以及避免在室友/同学面前玩游戏。
寻求支持:和家长或学校心理咨询师沟通,获得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掌握自我控制游戏的技巧,避免沉迷游戏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游戏是一种可以带给人快乐和休闲的活动,但对于学生来说,大量时间沉迷游戏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通过以上心理辅导建议,学生可以了解游戏上瘾的原因,建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会掌握自我控制游戏的技巧,从而更好地面对游戏上瘾问题。
上一篇:AI自习室能成为“伴学良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