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鸿知考研网答案*
1999-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838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试卷
2005-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838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842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地貌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坡地上风化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大致可分为崩塌、滑动与蠕动三类,并发育相应的重力地貌,崩塌形成两种地貌,即山坡上部的崩塌崖壁与坡麓的岩堆(倒石堆);滑坡体和滑动面均可形成滑坡地貌。
2、黄土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的土状堆积物。我国的黄土大多数都发育第四纪。黄土具有多孔隙、富含碳酸钙、垂直层理发育、透水性强、易沉陷、质地均一等物理化学性质。黄土在风力和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很多沟谷和沟间地,即黄土地貌。
3、土壤有机质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1、综合自然区划的概念及原则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自然区划是根据一定地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划分或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按这些地域单位彼此间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综合自然区划则是着眼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整体结构与性质,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的区域划分。
自然区划的特点决定区域单位的划分和合并,应该根据发生一致性、形态类似性和区域共轭性等原则进行。
(1)发生一致性原则
自然地域系统或区域单位的特征与性质,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需要从其发生、发展过程来进行分析。
(2)形态类似性原则
形态类似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和性质。但形态类似性是相对的。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其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3)区域共轭性原则
区域共轭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自然区划时,区域单位在空间上不能重复,不能存在彼此间分离的部分,两个彼此分离的区域也不能划分到同一个区域单位中。
(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地域单元。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地域的特征与性质。因此在进行自然区划时,要注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2、纬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区别与联系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①纬度地带性
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纬度地带性是以热量变化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西北区地域辽阔,植被,土壤水平方向的变化是最显著的,其中属于热量相似背景下的干湿度分异。
②垂直地带性……
*鸿知考研网背诵笔记习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第二版)
第7章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笔记
一、生物圈的组成
1.物质组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活着的有机体连同有机体相互作用的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从组成物质形式来说,生物圈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
2.元素组成
生物体的元素组成成分主要是氢、氧和碳,微量元素有氮、钙、钾、硅、镁、磷等。
3.系统组成
(1)从大尺度看,生物圈由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组成
①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深海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河口与近岸生态系统等。
②陆地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从小尺度看,上述生态系统由更小的生态系统组成
①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等。
②)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小麦地生态系统、水稻地生态系统、玉米地生态系统等
4.生物组成
(1)原核微生物
①特点
体形微小,通常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起源古老、结构简单。有机体多为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集合而成的多细胞个体。其细胞内都没有明显的细胞核。
②组成
a.细菌
第一,细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单细胞微生物。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类,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第二,细菌按其营养方式可划分为异养的、光自养的和化学能自养的三类。绝大多数细菌是异养的,细胞内不含叶绿素,靠消耗现成有机物维持生命活动。
b.蓝藻
又称蓝绿藻,是一类构造简单的绿色自养生物,适应力强,有些甚至出现在极端环境中,例如,冰川表面或 80°C的热水泉中。
(2)原生生物
①特点
细胞结构完善,属于真核生物。本类生物的有机体有单细胞个体、细胞联合成的群体及多细胞有机体。
②繁殖方式
通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来繁衍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