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某职业技术学院发布博士层次员额制教师招聘公告,计划招聘50名博士层次教师,全部都是“员额制”。
员额制,听着很拗口,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岗在编,不在岗就没编”。
举个例子,你和某高校签订了10年的合同,在这10年内,你可以享受事业编待遇,包括工资和福利,当合同结束不再续聘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时,你就不是编制内的人了。
以前是编制跟着人,现在是编制跟着岗。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实施“员额制”管理。
01
高校老师不再是铁饭碗了!
大概在2016时,人社部倡导了“取消事业编”,为了精简,各地就开始探索代替事业编的办法了,也走了很多弯路,近十年下来,除了“员额制”外,另一种比较成熟的就是“聘任制”。
比如广州南方科技大学,他就在全国第一个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度,而且是从建校开始就一直坚持下来,在2022年入选“双一流”高校,充分验证了全员聘任制的有效性。
02
高校取消事业编,已成大势。
然后一些高材生,就开始涌向中小学应聘有编制的教师,包括一些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
江苏省苏州中学近日公布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在这个13人的录取名单中,8名博士,5名硕士,其中10名来自清北,且无一师范专业毕业生。
就这份豪华名单,别说放到地方中学当教师了,就是以后当个校长或教育局长都妥妥的没问题。
03
越来越多的高材生,跑进了中小学
早在2005年时,北京一所中学拟招聘40名教师时,就收到超过3000份硕士生简历和105份博士生简历。
还有在深圳,深圳中学招聘35名教师,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北大,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深圳龙华区近30万元年薪吸引76名清华、北大应届生应聘……
不止一线城市,浙江的嵊州市(县级市)教育局发布的公开招聘教师人员公示中,也不乏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我也是个师范专业生,而且只是个大专,虽然没从事教师行业,但我很多大学同学都在教育行业奋斗多年,真庆幸毕业的早。
相信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博士硕士跑到中小学去,一些专科本科就能干的事,有必要让这些硕士博士上场吗?
特别那些天体物理、光学工程、生物医学的研究生们,难道去教中小学生遨游太空和制药?感觉大炮打蚊子已经具象化了。
04
大学毕业唯一专业对口的师范生们,被降维打击了。
相信现在大多数人选择研究生,只是为了学历的一次提升,好在毕业生能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毕竟搞科研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有时候还需运气,包括清北毕业生。
这就造成了如今的研究生,就如同本科PLUS,多学了几年而已,说难听点的,就是一些学术混子,即使顶着清北的光环,最终也必将沦为和本科生抢饭碗的结局。
可以预见的是,就现有的经济形势,本科生就业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而那些看似铁饭碗的行业,比如教师、警察这些岗位,也会涌入更多的高材生,哪怕专业不对口。
少量的博士硕士入职中小学校是合理的,但比例过大就不合理了。
之所以出现博士硕士群入职中小学校,背后有一个动机是追名逐利思想。个别学校以拥有众多的高层次人才为荣,以显示学校的名望和地位。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人才是否能人尽其才。
如果高材生们涌向偏远山区,那才是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