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两则咨询实例:
黄老师,我是一名父亲,有一个6岁的女儿,现在上一年级,近来发现她不完成家庭作业,询问她时,她总说没留作业,她不是不会做,可能是不愿意做,平时有些贪玩,但单独要她写字时也没发现困难,现在最大的毛病就是撒谎,而且是面无表情,让我们感觉像真的一样。
季女士有一个男孩9岁,前几天,孩子的班级单元考试,她已经从其他同学口中听说成绩下来了,就问儿子得了多少分,儿子说试卷还没发下来。母亲趁孩子不在时在他书包里找到了试卷---48分!她气极了,考的这么差还撒谎,就狠狠的打了他。从那以后,她发现儿子凡事都喜欢说谎了,她简直气炸了。
我对两位父母说,不必慌张,凡事都有内因和外因,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说过谎,这是心理健康发育的表现。父母一听傻了,说谎还很健康!是的,但它可以转变为不健康,也就是人们担心的品质问题。
从心理学来看,人有五大基本需要:
黄怀宁五大基本需要
这些需要激发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和行为,一切心理问题都在五大基本需要的满足与匮乏中演绎。说谎也可以从上面找到原因,一般说谎有三种类型
一是体验型,是心理发育的需要,儿童从纯自然的生命生长出主观世界,将头伸到自然界之上成为万物之灵,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主观与客观分离中会出现混淆,这一过程是从被外界控制到控制外界的迈进,这是控制感的需要,儿童以想像的方式体验这种操控外界的快感,在现实中也会运用到,结果被大人看作撒谎。撒谎的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他的想象力的丰富。
二是防御型,多种感受的需要,甚至五大基本需要都涉及。孩子为了逃避让人不舒服的责骂,保住尊严,或者为了取悦父母,这既是对未来不确实性的掌控,也是为了保住优越感,维护好的母子归属感,孩子在自己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往往会撒谎,以此来维持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
三是夸张型,以维护或增加优越感和价值感,自我价值抬高,过分夸张自己的过去,夸张自己的能力,家庭财富,增加威信等。这是夸张型。
从说谎产生的过程来说,是从自发、经验、行为学习的发生过程,第一型可以说是自发的,是自我探索的需要,第二型的原因是综合的,可能是自我觉悟的经验,也可能是向别人学习的,父母爱说谎的比较多,第三型也是综合的。
基本上第一型以6岁以下为大,后来的说谎基本上都有学习的成份,家长严厉、不和谐、说谎,都是孩子说谎的原因。该如何处理,因人而异,但父母自身找原因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亲子沟通,让孩子知道说谎不好。最后才是寻找孩子的原因,比如学习成绩差,可以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是学习方式有问题,还是学习不够努力,还是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可以这样说:“今天我去你学校了解过了,你是不是学习有困难?”了解了内心真实想法,就好办了。
对夸张吹牛皮的也要沟通好,告诉他别人会识破谎言,变得不喜欢你怎么办?对于体验型的可鼓励孩子自编一些故事,或者经常与孩子玩假扮游戏,使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地释放。
真正品质型撒谎,很少的,这类儿童都是家庭教育和自身人格特征的给合物,尤其需要父母耐心和爱心,及专业的调整,人格障碍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尚可以作一些调整,越大效果越不显。(黄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