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有着殷切的期望,除了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很多家庭还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比如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
然而,当一个孩子真的成为了省状元,考上了清北,之后的人生又该如何走呢?
如果他没有选择所谓的“稳定体面”的工作,你会接受吗?
最近,我看到了一个女孩的故事,她的经历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01
她叫石悦,网名“女流”,高考成绩702分,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研究生。
这样的履历,无疑是“别人家的孩子”,妥妥的学霸典范。
然而,她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却让人大跌眼镜——她成为了一名游戏主播。
这一决定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批评,有人指责她“高开低走”,给清华、北大丢脸,还有人批评她“对不起父母和学校的培养”。
然而,在她自己看来,这不过是一场“迟到的叛逆和救赎”。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人生这张考卷,却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石悦来说,读书时期,她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做一张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考卷。
她从小到大一直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学生。初一时,班主任的一句“小学学霸未必能在初中保持优秀”,让她暗自较劲,甚至在放学路上都在念叨学习,心里一直想着“我不能比别人差”。
因为成绩好,她被老师视为“全校的希望”,高考前,学校老师和教导主任都鼓励她“加油,好好考”。
于是,考出省状元的成绩后,她很自然地报考了老师推荐的清华建筑系。
可是,进入清华后,石悦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所学的专业。
老师让画一棵有体积感的杨树,她脑子里想的却是坐标系,因为没有绘画和艺术基础,她感到非常痛苦。
而身边的同学上课时洋溢着幸福的表情,让她意识到,原来喜欢一件事是这样的,而她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02
这让我想起了一种很典型的“好学生思维”:
好学生很容易陷入取悦他人和寻求认可的旋涡,养成“他人评价即是自我”的认知。
曾经有一位高考状元对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说:
“如果学习、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因为这些好,我就开心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尽头。”
当一个人总想获得他人口中的“满分评价”时,结果很可能是牺牲了自己的感受,最终走上一条委屈自己且不合适的路。
不过,石悦的叛逆来得晚了一些,但终究还是来了。采访中,她说:
“我的叛逆来得特别晚,但人总有叛逆的一天。”
按照“好学生思维”活了二十几年的她,在毕业那天,做出了一个所谓“离经叛道”的决定。
她发现,自己读书时就喜欢玩游戏,上传的一些视频也收获了小小的肯定。
于是,当同学们都在找专业相关工作时,她却决定进入游戏行业。
“清北学霸”成为游戏主播,这一决定掀起了很大的争议。过去那个让所有人满意的石悦,这次却被大家认为“太丢脸”。
在她看来,这种行为是一种“叛逆”。但什么是叛逆呢?
也许是我们大人对孩子不听话、不懂事的一种刻板定义;
也许是一个人,不符合世俗的预期和期待,就会被贴上“反叛”的标签。
但实际上,无论多大年龄,成长的某一刻的“叛逆”,又何尝不是“生而为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呢?
脱口秀演员思文在演讲中曾说:
“一个人懂得叛逆的那一天,才是他真正的成人礼。”
叛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自我主权的真正宣告,你可以大声告诉所有人:“从今天起,我不想再为任何人的期待活着了。”
的确如此,石悦在选择游戏行业的那一刻,即使遭到无数人的质疑和反对,但她终于活出了自己,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值得吗?
03
从石悦的人生经历中,我还有两个很深的感触。
一是让孩子找到热爱并擅长的领域,更利于他们的发展,也更容易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另一个则是很多人忽略的,就是任何领域,包括大家认为门槛相对较低的直播行业,依然离不开持久的专注和坚持。
在外界的评判中,他们只看到清北高材生一个匆忙的决定,但对于石悦来说,却是她深思熟虑后的一个慎重选择。
在进入游戏行业前,她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起初,她的视频没有人关注,她就将学习中“死磕”的精神放到游戏里,潜心研究行业需要的技能,还坚持阅读学习。
她从小话不多,也不善交际,为了能更好地与粉丝互动,活跃氛围,她还花了很长时间去练习和克服。
正如她常告诉求职的年轻人:
“重复性的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会有量变到质变,学习是永恒的主题。”
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学霸的“降维打击”,想要让孩子成材成长,除了保持热爱,更关键的是长期主义的坚持。
正如大学教授戴建业对年轻人说的:
“现在这个社会变化得特别快,不要以为大学学的那点东西都有用,一定要不断使自己上台阶。”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里常常强调培养孩子找到热爱,但却忽略了比热爱更重要的,其实是克服一切困难的自律和坚持。
尤其在“快”时代的当下,我们的孩子很容易“心浮气躁”,只想追求速度和成功,却忽略了最简单的道理:“坚持才是胜利。”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总结这段故事,同时也作为对教育的启发:
“正确的开始,微小的长进,然后持续!”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且让热爱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