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全市教育工作将紧盯“安全、质量、改革”三大主题,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阳教育实践的新篇章。
切实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
2025年,全市教育系统将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探索中小学课间“微改革”,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评选全市“最美大课间”和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组织全市性学校体育竞赛,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推进中招体育考试改革,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们眼里更有光、身心更健康。
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持续实施乡村中小学合唱培育工程,举办教师合唱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器乐节。
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组织全市“劳动教育周”,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展示和检验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成果。
推进科学教育,以“科技创新+基础教育”双轮驱动,重构课程体系、激活社会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学教育生态,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课堂大于天”和“得课堂者得天下”的理念,让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通过教师备课展评、作业批改展评(包括学生互批)和评委打分、学生评价老师等方法,把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推广违规培训“随手拍”,对违规培训敢管敢治、严管严治。
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通过组织民办学校规范管理观摩,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持续治理“小学化”倾向,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加快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较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
适应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统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新增和撤销专业,优化专业布局,培育少而精的骨干专业(群),打造特色品牌。开展“四项竞赛”,提升育人质量,让中职学校的所有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办好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推动控辍保学“动态清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施数智赋能教育提升工程,实现全市教育专网、校园网全面贯通。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和研学实践,统筹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劳动等课程,让人工智能融入育人方式变革中。
推进办学模式改革
扩大学前教育领航共建的覆盖面,把新建园、民办园、农村园纳入领航共建范围,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学前教育全面提质。
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集团内部采取“线块结合”的方式,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集团内教师交流力度,将到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优化普通高中结对帮扶,修订完善普通高中评价方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捆绑评价,加强对薄弱高中的帮扶。
推进评价制度改革,构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南阳标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上。推进校长办学治校水平评价,和“千名校长示范课大比武”结合起来,搭建校长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推进教育家办学。
推进校园餐治理改革,升级校园餐饮阳光平台,逐步将民办学校、幼儿园、校外配餐公司纳入平台监管。拓展监督渠道,提高“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面和在线率,健全家委会制度,建好“宛校园”App,随时随地接受监督。压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进一步把饭菜质量提上去、价格降下来,让校园餐更安全、更营养、更廉洁。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以校园招聘为主,补进一批高素质的公费师范生和重点高校毕业生。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引导教师自律自强,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
保障各级教师待遇,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主动为一线教师减轻负担、解决困难,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
来源:南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