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办学经费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校不仅难以引进先进的科研设备,也难以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因此,全球的高校都在积极寻找方法来增加办学经费,除了依赖政府的拨款外,许多学校还通过承担科研项目,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
除了传统的资金来源,一些高校也开始通过运营企业或其他资金途径进行创收,以此增加学校的整体预算。例如,哈佛大学的资金管理额已高达600亿美元。最近,教育部与工信部等多个部门陆续发布了2025年高校经费预算的相关情况,其中,清华大学以395.17亿元的预算位居全国首位。然而,也有一些985高校的经费较低,远远低于其应有的地位。
根据政府和地方公布的预算,2025年有两所985高校的经费预算非常低,在985高校中几乎垫底,令人意外。其中,南开大学的2025年预算为66.78亿元,全国排名第46。根据985高校的经费预算统计,只有这两所学校的预算低于7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兰州大学作为一所位于偏远地区的985高校,预算已经达到78.37亿元,比南开大学多出了近12亿元,且南开大学位于沿海发达地区。
南开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其经费水平令人惊讶。与其同城的天津大学相比,后者2025年的预算高达106.23亿元,比南开大学多了40亿元。南开大学主攻文科和理科,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数学、应用经济学、化学、工商管理等4个学科获得了A,物理学、统计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也有多个学科获得了A等级。因此,南开大学的许多学科处于全国顶尖水平,培养的人才质量很高,且在科研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优秀学子。尽管如此,与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相比,南开的经费仍然较少,这需要深刻反思。
南开大学的工科和医学相对薄弱,这两类学科能大大促进科研经费的增长,尤其是拥有附属医院的学校,它们通常能够为学校带来丰厚的收入。南开大学在这一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此外,天津的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支持有限,这也是南开大学经费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再者,南开大学在自我创收方面存在不足,许多高校通过合作企业或其他途径进行创收,但南开在这些方面明显缺乏,还落后于南方的高校,特别是在社会捐赠方面。
另一所经费预算低的985高校是中国海洋大学,2025年预算仅为61.56亿元,排名全国50强之外,成为目前985高校中经费最低的学校,且其预算增幅也非常有限。相比之下,同为山东省的985高校,山东大学的预算已经高达161.96亿元,几乎是中国海洋大学的两倍,这种不均衡的经费分配令人震惊。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高校,理科和工科专业占据重要地位。但其经费水平的低下无疑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该校经常被视为“末流985”。2025年,软科发布的高校排行榜中,中国海洋大学排名全国第56,位居许多其他学校之后。其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
山东大学拥有齐鲁医学院及众多附属医院,使得其经费预算相当可观。而中国海洋大学目前仍在建设医学院,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虽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的地位仅为正厅级,因此获得的国家层面经费支持较为有限。与副部级的985高校相比,其经费差距明显。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科优势较为冷门,能够承担的科研项目有限,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较低,学校的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水产、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工程和生物学等方面。南开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经费增长率在985高校中位居底部,要想短期内改变这一现状非常困难。
因此,这两所高校在近年的排行榜中均有所退步。在2025年软科排行榜中,南开大学的全国排名已降至历史新低第24位。要改善目前的困境,这两所学校急需加强新工科的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科研项目,并加强产学研结合,或许能够找到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