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任何知识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小编为大家搜集了近三年(2022-2024年)34所高校的学术学位考研复试自划线,希望能为即将考试的同学以及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参考,在考研“信息战”中做到心中有数。
34所高校自划线
除国家线以外,还有34所高校采用自划线,以985高校为主。从时间上看,自划线高校的复试工作一般先于其他高校进行,未通过一志愿复试线的考生还可以及时调剂至其他高校;从分数上看,自划线高校分数普遍高于国家线,考试热度与难度也相对较高。
小编整理了近三年(2022-2024年)自划线高校学术学位考研复试分数线情况,仅按照学科门类进行整理。需要说明的是,因学科门类覆盖的一级学科较多,有些学校分类较细,一个学科门类下可能有多个不同分数,本文仅给出分数范围(2个及以下不同分数则全部列出,2个以上不同分数仅整理分数范围),具体学科分数请至研招网或学校官网查看。
此外,34所自划线高校均无军事类学科(学科门类代码为11);教育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0403体育学一般单独划线,故本文也将自划线高校中对0403体育学(或相关学科、专业)单独划线的情况做单独统计;另外,虽然工学照顾专业、中医类照顾专业有自己的国家线,但部分自划线高校在学科门类分数中含照顾专业,因此合并至学科门类中整理,具体分数请至学校官网查看。
01哲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4教育学
0403体育学
05文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10医学
12管理学
13艺术学
14交叉学科
查分后可以做哪些准备?
流程如何安排?
迎接毕业季,后续规划怎么做?
攻略来了↓↓↓
1
准备复试内容
登录招生单位官网,查阅招生单位发布的信息。
了解 复试流程、复试范围、参考用书等内容,为后续的备考做准备。
提前联系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向他们获取过往的技巧和经验以及导师的一些信息,为复试提供参考。
准备一份简历。研考复试时,方便老师第一时间了解你;通过邮件联系导师时,也可以附上简历。 简历通常包括基本信息、学习经历、科研经历、获奖荣誉、实践经历以及自我评价等内容,可以认真梳理自己的情况,突出优势与亮点,注意排版简洁大方,内容准确。
📢 小提示: 查询过程请注意辨别真假,认准官方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1
复试时间
教育部规定,招生单位复试工作应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通常,复试集中在3-4月。3月下旬起,高校陆续开展复试,4月上旬至中旬是复试高峰,个别考生复试可能安排在4月下旬,具体以报考院校通知为准。
2
复试形式
复试形式有线下现场复试、线上远程复试、线上线下结合复试三种。各院校及专业选择不同,如2024年部分专业采用线下复试,部分全程线上复试,考生要提前关注报考院校要求。
3
复试考察内容
专业课
多数专业有专业课笔试,考查专业核心知识,依据报考院校指定书目复习。面试也涉及专业问题,检验考生专业水平。
综合面试
考查应变、沟通、思维能力等,有些还会问科研、实践经历及未来规划等,有相关经历可突出展示。
英语能力
常见英语口语面试,含自我介绍、日常对话、专业英语问答等,平时要练习口语和专业英语词汇。
4
资格审查材料准备
复试前,院校会进行资格审查,考生要准备好:
身份证明
身份证、准考证
学历证明
应届生带学生证等证明材料
往届生带毕业证、学位证(无学位证可不提供)
境外学历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
本科成绩单
加盖学校教务章
思想政治考核表
在院校官网下载模板,由相关部门填写盖章
其他材料
能体现自身能力的证书、成果等材料
2
复试流程
招生单位复试工作一般
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
考研复试具体流程
↓↓↓
3
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确保顺利毕业
■ 尽快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对应届生来说,这是本科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要注意时间管理, 尽快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确保自己能够顺利毕业,也给研考复试留出更多时间。
■ 初试发挥不理想考虑调剂
如果初试发挥不理想,可以考虑调剂到其他院校或专业。
积极收集调剂信息,了解不同院校的 调剂要求和政策;
及时联系 目标院校的招生办或导师,争取调剂机会;
提前准备好 调剂所需材料,一旦确定调剂意向,迅速行动,提高调剂成功率。
■ 做好求职准备
若考试结果不达预期,可以利用“金三银四”春招季,积极求职。
提前搜集岗位信息, 制作求职简历;
积极参加 线上线下的招聘会、企业的宣讲会;
还可以关注 公务员省考、事业单位招聘等就业机会,以及 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
考研人,愿你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愿你心随所愿,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