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为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教师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学的能力,2025年2月20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办了一场聚焦 DeepSeek 人工智能工具的教师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特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余梦珑主讲,理工附中党委书记潘军、校长毛强、全体校务委员、各校区一线教师共4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资源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文宁主持。
立足国家战略
拥抱AI教育新浪潮
李文宁副主任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是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他提到:“学校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高度重视。毛强校长多次在行政干部群转发AI相关资讯,强调教师们要积极拥抱这一前沿技术。此次培训是继开学前教职工AI专题培训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旨在让教师们更深入地掌握 DeepSeek 的应用技巧,将其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李主任还风趣地透露说自己的主持串稿便是借助 DeepSeek润色完成,切身体验到了这款工具的强大功能,也让教师们对接下来的培训内容充满期待。
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解锁AI教学实战技能
余老师以“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为主题,结合自身在AIGC智能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从“DeepSeek是什么”“DeepSeek能够做什么”“如何使用DeepSeek”三个方面系统讲解了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落地实践。讲座涵盖三个核心模块:
一、技术赋能教学效率。余老师通过案例演示了DeepSeek的文档分析、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例如,上传50份教学报告后,AI可自动生成横向对比分析;学生成绩数据经AI处理,能快速输出班级整体趋势、单科薄弱点及跨学科相关性报告,助力精准教学。
二、提示语设计艺术。通过详细讲解“信息-结构-控制”三维提示语模型,余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通过优化提问逻辑,高效获取教案框架、习题设计等定制化内容。例如,在撰写教学材料时,通过巧妙设计提示语,让 DeepSeek 生成大纲并填充内容,还可将大纲转换为思维导图,提升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可视化效果。
三、AI伦理与风险防控。她特别强调了数据隐私保护,建议教师规避敏感文件上传,警惕人工智能幻觉效应,如数据误用、语境误解等。常见的幻觉类型包括数据误用,人工智能可能会错误地使用数据,导致得出的结论出现偏差;还有语境误解,在理解用户输入的语境时产生错误,进而给出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回答;甚至可能出现非理性错误。
以培促教
构建AI增强型教育生态
活动最后,李文宁 副主任诚邀教师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调查问卷,并表示资源保障中心将根据教师们的反馈,精准把握教师需求,进一步组织相关AI的精准化培训,助力教师更好地将 AI 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此次培训活动是理工附中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举措。不仅为教师揭开了DeepSeek神秘的技术面纱,更标志着理工附中在“智能+教育”探索中迈出重要一步。随着国家对教育数字化的持续推进,学校继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致力于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与教学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RECOMMENDE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