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规范招生宣传。通知中提到,各高校不得面向中学开展 “优质生源基地” 等任何形式的签约授牌活动。
这意味着,从今以后,广东的高中将告别挂牌“优质生源基地”的历史,各重点高中的标签又少了一个。
“优质生源基地”,本来旨在加强高校与中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支持,实现共享资源、共育人才。高校通过在中学建立基地,可以提前了解中学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招生工作提供参考。中学也可以借助高校的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围绕“优质生源基地”,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学都忙得不亦乐乎,其中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甚,凭借在各中学挂牌“优质生源基地”,在“收割”广东顶尖生源方面越来越如鱼得水。而各高中也凭借清北等名校“优质生源基地”的牌子,大肆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
本来是教育的一张温情牌,结果却变成了抢占生源的“军备竞赛”,“优质生源基地”严重偏离了初心。
广东此次叫停高校 “优质生源基地”,有望遏制 “掐尖” 现象,维护招生秩序。
一方面,通过禁止高校与中学开展签约授牌“优质生源基地”活动,可以有效切断高校与中学之间的利益捆绑,避免招生沦为“暗箱操作”的温床,使高校无法提前锁定生源,从而减少了 “掐尖” 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没有了“优质生源基地”的牌子,中学也失去了一个招生的筹码,可以有效避免基础教育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现象,避免少数名校垄断优质生源,陷入“强者恒强”的困局,从而促使各中学更加注重内涵建设,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广东叫停“优质生源基地”,是教育回归教书育人初心、重塑教育健康生态的一种大胆举措,可以促使高校和中学都转变思维,从“抢生源”转向“炼内功”,真正提升育人质量。同时也可以给普通学校、普通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和机会,避免教育资源向少数学校、少数尖子生倾斜,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并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当然,仅仅叫停“优质生源基地”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教育改革,营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竞争环境,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