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5月15日,南都校探独家定制“育才探校团”走进广州市育才中学,家长们跟随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杨世鹏的脚步,考察了解学校日常的教学常态,并面对面交流教育理念及升学困惑。
南都校探独家定制“育才探校团”走进广州市育才中学,考察了解学校日常的教学常态。
宿位可每月滚动申请,高三有独立一栋教学楼
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中部位于中山一路,地处繁华闹市,但却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探校团在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杨世鹏的带领下,参观了解了育才中学高中部的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等基础配套设施,让家长们实地感受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其中,学校设有高三专区,高三学生有独立一栋教学楼,能让学生告别干扰,专注备考。
学校位于中山一路,地处繁华闹市,但却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育才中学高中部的学生宿舍楼共9层,宿舍房间根据空间大小灵活安排6-10人入住,每年级可提供约300人宿位。优先保障外区学生入住,同时为有需要的本区学生每月开放滚动申请通道。杨世鹏特别强调,高三学生若申请住宿将确保床位供应,解决备考阶段的后顾之忧。
探校团在广州市育才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杨世鹏的带领下,参观了解了育才中学高中部的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等基础配套设施。
学校配备洗衣房,内置洗衣烘干一体机,学生可将衣物装入专用绿色收纳袋后交至指定区域,由生活老师统一清洗、烘干并放回个人储物柜,学生仅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领取洁净衣物。杨世鹏说:“该服务有效解决了潮湿季节衣物晾晒难题,获学生及家长好评。”
学校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入校,但宿舍楼入口配备智能化对讲系统,家长提前开通服务权限,学生进出宿舍时,可通过系统直接与家长进行单向通话,既满足紧急联络需求,又严格限制非授权通话,在保障学生专注学习的同时维护校园安全管理秩序。
探校团沉浸式参观学校,能直观感受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
家长陈女士参观校园后表示,校园空间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宽阔,下课期间还看到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走动,“我感觉他们的精神面貌挺好的,我觉得在这里读书,学生应该还是挺幸福的。”陈女士点赞本次探校活动,她表示,在开放日参观学校只能走马观花,这种小范围的探校团能让有意向的家长更深入了解学校。
广州市育才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杨世鹏在介绍学校的高三专区。
不单纯追求分数,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
在交流过程中,杨世鹏跟家长们透露了广州市育才中学的各项数据,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升学问题,杨世鹏也进行了回应。在育人理念上,广州市育才中学强调“爱党、爱国爱人民,有为、有志气”,不单纯追求分数,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学生成为有感情、有责任、有担当、有志气的人。
在交流过程中,广州市育才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杨世鹏跟家长们透露了广州市育才中学的各项数据。
作为广州市唯一一所“空军招飞优质生源中学”,育才中学持续优化军地联培共育飞行学员生态,已陆续成功选送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报读空军航空大学。在美术、传媒、音乐等特色教育方面,学校也成绩斐然,大量学生考入知名院校。
书写工整规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计算机扫描和网上阅卷的考试中,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为此,育才中学注重学生规范书写等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借助人工智能数据,让老师有更多机会和能力帮助更多孩子。据悉,学校还将打造AI自习室,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也能通过AI答疑解惑,搭建智能体,为学生们提供空间和帮助。
今年计划招生 648 人,预计分数线在第二梯度线上
招生人数方面,广州市育才中学今年计划招生 648 人。具体招生批次和人数为:第一批自主招生计划招收 51 人,较去年扩招6人;第二批名额分配招收 324 人;第三批招收 202 人。在班型设置上,今年育才中学主要有三个班型。其中,“雏鹰班”配合自主招生计划开展,设有两个雏鹰班,实施“双鹰伴飞计划”,此外,学校还设有“红韵班”和“鲁艺班”(艺术特长生)。杨世鹏透露,预计学校今年的分数线在第二梯度线上;“红韵班”预计需达700分;而第一批次自主招生的“雏鹰班”预计在700-710分。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升学问题,广州市育才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杨世鹏一一进行了回应。
广州市育才中学的加工能力也十分突出。据了解,2024年,广州市育才中学“空天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顺利通过广州市教育局评审,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面向越秀区招收对物理、数学学科有兴趣,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初中毕业生。首届“雏鹰班”就有7位同学入选“2024年广州市英才计划”,大批学生在省、市学科竞赛中获奖。
杨世鹏介绍,学校开设了通天科技实验班(“雏鹰班”),其目标并非局限于培养飞行员,而是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多元化科技人才,涵盖科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雏鹰班”实行三年导师制,以《红韵课程》体系为依托,纳入学校选修课程体系,此外,学校还邀请专家到校进行人工智能授课,并打造优良的培养平台,通过校内校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多维合作,组织安排多项各级别空天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积累知识、展示才华的机会。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马强 钟锐钧
执行:叶可可 麦毓轩 叶斯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