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到底该怎么培养?
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儿园时期不重视科学养育,等孩子上了小学、初中,出现了亲子关系紧张、学习态度不佳、性格有问题等状况才开始着急。
其实,孩子6岁前如果养育得当,后续很多麻烦都能避免。
如今讲幼儿园孩子培养的“专家”有很多,但不少都在制造焦虑,让家长给孩子过度 “上强度”。
实际上,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深远。
比如:父母爱看书,孩子往往也爱阅读;让孩子从小自己动手做事,孩子做事会有条理;家里少些电子产品,孩子专注力更好;从小立规矩不溺爱,孩子也不会变成熊孩子。
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关键期。
很多孩子后来出现了问题,就是因为在关键期想做事时,家长阻止了他们,还给予不好的体验。
就像吃饭时总被批评,孩子就会厌烦吃饭,学习和做其他事也是同理。
在幼儿园到小学这个阶段,家长具体该怎么做呢?两个重要建议。
1.每天和孩子保持15分钟以上的睡前聊天。这个时间段只聊天,别谈学习、别说教。
孩子在这个阶段很有表现欲,喜欢和家长交流,通过闲聊能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而这正是孩子主动性的源泉。
2.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知识学习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关键。
像让孩子自己洗袜子、内裤,整理书包,安排起床时间,用完东西归位等,生活中能主动负责的孩子,学习上也更让人省心。
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就发脾气,要知道孩子不怕做事,怕的是因做事被指责。
教育是一场长跑,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必过于看重一时的胜负。
遵循这些方法,培养好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自理能力,到了初中高中,孩子自然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