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很快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似乎学习成绩更拔尖?
他们不用催着写作业,也不用父母跟在屁股后面收拾,对于新环境适应的又快又好。
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在孩子上小学前,父母做对了这4件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幼小无缝衔接的孩子,父母都在做的4件事,现在开始,等到上小学,你的孩子也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现在的孩子几乎没啥【自由】,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大部分都由大人一手安排。
父母做的越多,孩子成长的机会就越少,适应能力也就越差。
而适应力强的孩子则不一样,自己动手的能力很强,他们遇到事情会自己主动想办法去解决。
为什么要孩子自己动手?
孩子自己动手,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还有做事情的条理性,也更有生活体验感、责任感或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对于马上要上小学的孩子而言,学会整理书包,学会自己上厕所、穿衣服……
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快速适应小学的基础。
毕竟上小学后,可没有保育老师天天围着孩子照顾。
孩子今天少带作业,明天丢个铅笔、后天再差个橡皮啥的。
收拾书包是小事,但能产生蝴蝶效应。
具体怎么做?
1、要孩子思考,明天上学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可以加入模拟游戏,怎么看课表准备第二天的东西?每节课前后怎么随堂收?写作业前怎么收书包,放置物品?
2、要孩子查看,这些物品是否都整齐的放在了书包里。
建议可以进行分门别类,比如一个科目一个袋子,可以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3、反复练习,剩下的交给时间,孩子不仅要学会收拾,还要又快又好。
3.掐时间反复练,除了会收拾,速度和效率也很重要。
孩子不愿意整理怎么办?
明确告诉孩子,从今天起你的书包需要自己整理,但是遇到困难可以像妈妈求助;
如果孩子还是不做,需要他承担自然的后果,这比父母催促唠叨100遍管用。
还可以跟老师沟通,在学校提点孩子,让孩子知道,整理书包这件事是自己的事情。
长期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养成,孩子上小学也能自己收拾作业,整理课桌等。
孩子刚上小学,很多家长觉得痛不欲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早上出门孩子拖拖拉拉,父母着急上班,自然容易上头。
总之,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也是父母崩溃的源泉。
所以给孩子一个闹钟,教孩子认识时间非常有必要。
为什么要给闹钟?
1、让孩子意识“时间”是不等人的,告别拖延;
2、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情,告别催促;
3、珍惜时间,告别拖拉;
恐惧源于未知,有些孩子因为害怕而抗拒小学生活。
所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不要跟孩子说:
等你上小学有你好看的;
上小学就没时间玩了;
……
这样的一些带“恐吓”的言辞只会让孩子对小学越来越恐惧。
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引导,带孩子去小学周边逛逛。
讲讲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别,讲讲小学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对小学生活不恐惧。
家长越给正向的描述,做积极的鼓励,孩子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第四件事:给孩子专注的时间
孩子成绩好不好,课堂时间非常关键。
专注力好的孩子比爱分心的孩子,学习时间能缩短至少一半。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专注力一定不要忽视。
每天给孩子足够的运动量,运动有助于提升专注力。
给孩子自主安排的时间和空间,自己专心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
写在最后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短跑。
知识量固然重要,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同样重要。
幼小衔接阶段,做好这四件事情,你的孩子也能成为无缝衔接。
我是棠妈,分享如何与孩子交谈、互动,如何培养有后劲的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成为未来独立的、积极向上的人。
如果你也有孩子,欢迎通关注,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