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土安全部于5月22日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从近期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其意图绝非单纯的教育政策调整,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与战略考量。
3月底,打击反犹主义联合工作组表示将审查拨给哈佛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的约90亿美元联邦资金。
4月11日,美国政府官员致信哈佛大学,要求学校进行“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并在4月14日,冻结对该校总额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
5月5日,美国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表示,哈佛大学未能按照此前联邦政府提出的要求进行改革,联邦政府将不再对其提供新的资助。
5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先前冻结对哈佛大学的22亿美元多年期拨款基础上,再取消4.5亿美元拨款。此外,美国政府还威胁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并对哈佛大学发起多项调查。
特朗普政府可能试图通过打击哈佛大学来传递一种强硬信号,以遏制美国高校在招生政策等方面的“自由化”倾向。哈佛大学作为美国顶尖学府,在招生政策上一直秉持多元包容的原则,积极招收国际学生。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措,或许意在警告其他高校,不要在招生政策上“过于激进”,要符合政府所倡导的“美国优先”原则。
此外,从更广泛的战略层面来看,特朗普政府此举也可能是为了应对国内政治压力。近年来,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现象愈发严重,部分保守派人士对国际学生大量涌入美国高校表示担忧,认为这会对美国本土学生的机会造成冲击。特朗普政府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或许是为了迎合这部分选民的诉求,巩固其政治基本盘。
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的一系列措施,其意图在于施压高校、迎合选民以及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然而,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也对美国的长远发展构成威胁。美国政府应重新审视其政策,尊重教育规律,保障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以实现教育领域的多元包容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