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特点与教材选择
(一)710 无机化学
考试范围与题型
总分 150 分,题型包括选择题(50 分)、填空题(18 分)、方程式书写(18 分)、计算题(30 分)、简答题(24 分)、论述题(10 分)。考试涵盖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水溶液化学、元素化学等内容,真题中约 30% 题目直接改编自教材课后习题。
核心教材与辅助资料
官方指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等编《无机化学》(第四版),需重点掌握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元素化学等章节。
辅导资料:徐家宁《无机化学考研指导》(含真题解析和高频考点总结)、鸿知考研网《710 无机化学历年真题汇编》(2014-2024 年真题及答案)。
(二)812 有机化学 A
考试范围与题型
总分 150 分,题型包括选择题 / 问答题(30-40 分)、完成反应式(40-50 分)、结构推导(30-40 分)、反应机理(20-30 分)、合成题(30-40 分)。考试重点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机理及合成路线设计,真题中合成题和机理题重复率高。
核心教材与辅助资料
官方指定教材:胡宏纹《有机化学》(第二版),需熟练掌握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反应机理。
拓展资源:《有机化学合成路线设计技巧》(如逆合成分析、官能团保护策略)、B 站 “清华大学李艳梅有机化学课程”。
二、分阶段复习策略
(一)基础阶段(4-6 月)
无机化学
教材精读:按章节通读北师大版《无机化学》,推导热力学公式(如 ΔG=ΔH-TΔS),整理元素化学思维导图(如 s 区、p 区金属的性质对比)。
习题训练:完成教材课后习题(重点标记计算题和简答题),使用《无机化学考研指导》补充知识点,例如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有机化学
反应机理梳理:以胡宏纹教材为核心,整理取代反应(SN1/SN2)、加成反应(亲电 / 亲核)的机理,标注立体化学特征(如瓦尔登翻转)。
合成路线设计:从简单分子(如乙醇、苯)入手,练习碳链增长(如格氏反应)和官能团转化(如醇→醛→羧酸),参考《有机化学考研辅导》中的专题总结。
基础训练:完成教材课后反应式填空,使用《基础有机化学课后习题解析》验证答案,重点掌握马氏规则、反马氏规则等规律。
(二)强化阶段(7-9 月)
无机化学
真题专项突破:限时完成近 10 年真题,重点分析计算题(如溶度积计算、电极电势应用)和简答题(如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例如,利用 “三段式法” 求解化学平衡问题,结合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如缓冲溶液 pH 计算)。
元素化学整合:按周期表族序整理元素性质(如卤素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用《无机化学考研指导》中的表格对比记忆(如不同金属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有机化学
高频题型训练:
完成反应式:分类练习(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总结常见试剂的选择性(如 PCC 氧化醇为醛)。
结构推导: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如 δ 值、裂分情况)和质谱数据推断化合物结构,参考《有机化学考研辅导》中的解题步骤。
机理题:整理重排反应(如频哪醇重排)、周环反应(如 Diels-Alder 反应)的机理,使用 “电子转移箭头” 规范书写。
合成题策略:采用逆合成分析(Retrosynthetic Analysis)拆解目标分子,例如从目标产物倒推至可用原料,结合《有机化学合成路线设计技巧》优化路径。
(三)冲刺阶段(10-12 月)
全真模拟与错题复盘
模拟考试:每周进行 1 次全真模拟(无机化学 3 小时、有机化学 3 小时),严格控制时间分配(如无机化学计算题每题 15 分钟、有机化学合成题每题 20 分钟)。
错题分析:整理高频错误(如无机化学中热力学公式应用错误、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判断失误),针对性强化训练。例如,使用《无机化学错题本》记录典型计算错误,结合教材重新推导公式。
热点与技巧总结
无机化学:关注 “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交叉领域”(如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结合 2025 年大纲新增内容优化复习重点。
有机化学:总结合成题 “万能模板”(如 “增长碳链→引入官能团→官能团转化”),背诵常见人名反应(如 Grignard 反应、Wittig 反应)的条件和应用。
三、关键备考建议
避坑指南
无机化学:计算题需注意单位换算(如 kJ 与 J 的转换),避免因疏忽失分。例如,电极电势计算时需确认反应式的电子转移数。
有机化学:合成题忌 “过度设计”,优先选择步骤少、产率高的路线。例如,使用羟醛缩合反应构建碳链时,需控制反应条件避免副产物。
时间管理与心态调整
每日分配 5-6 小时给专业课,基础阶段侧重输入(如教材学习),冲刺阶段侧重输出(如模拟考试)。例如,无机化学每天背诵 1 章元素性质,有机化学每周完成 2 套真题。
关注暨南大学研招网动态,及时调整复习重点(如 2025 年大纲新增 “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 内容,但化学科目未提及重大变化)。
跨考生专项策略
无机化学:零基础者建议先学习《无机化学简明教程》(宋天佑)补充基础,再切入北师大版教材的拓展内容。
四、高分考生经验精华
真题重复率高:710 无机化学近 5 年真题中,溶度积计算、电极电势应用等题型重复出现;812 有机化学 A 中合成题连续两年考察 “碳链增长 + 官能团转化” 组合(如格氏试剂与醛的加成)。
计算题拉开差距:简单题确保满分,难题(如无机化学中的复杂平衡计算、有机化学中的多步合成)需掌握步骤分策略。例如,无机化学证明题可分步写出关键定理,有机化学机理题需标注电子转移方向。
元素化学重归纳:例如,总结 “对角线规则”(如 Li 与 Mg 的相似性)、“惰性电子对效应”(如 Tl³⁺的氧化性),结合真题高频考点(如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颜色)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