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闲时花开
其实,那篇文中,我还有一些话没有被表达充分。
今天单独开篇,写写那些我未能说尽的话。
●第一,试图用苦口婆心感化暴力狂父母,是正常人的痴心妄想。
这类悲剧出来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自媒体写作者,都会怀着悲恸的心情,苦口婆心地从心理学到教育学,说我们这些家长要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把孩子当出气筒,要如何把小孩当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尊重,要爱小孩不把小孩当工具人,要如何走出急功近利的教育,心平气和地接受平凡健康的小孩……
但,说句真心话:
真诚的建议和提醒,都是给正常人的。
能把孩子打死或逼死的家长,没有一个是正常人。
不正常的家长不会因为看到某篇文章、某本书、某个视频,而突然痛改前非,忏悔改变,立地成佛。
就像我之前当政法记者时,在监狱采访过一个失手把孩子打死的人渣父亲。
8岁的儿子被他打得脑浆溅了一地,他还振振有词地狡辩:
“我只是教育一下小孩,他怎么就死了呢?我的小孩我还不能管教了吗?要怪只能怪小孩不经打!我把他养这么大,花了那么多钱,他还没有好好回报我,竟然这样死了,他太没良心了!”
是的。
不正常的坏人之所以恶,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坚固自洽的“恶之理论”作为辩词。
他们从来就不具备正常人具备的两种能力——共情能力和反思能力。
恰恰是他们匮乏共情,所以他们才在变态的上瘾中,不断殴打虐待孩子,享受权力的快感,而从来不会体会到孩子的痛苦和绝望。
恰恰是他们匮乏反思,他们才在孩子遇到麻烦时,从来不认为是自己这个养育者出了问题,所以孩子才跌落当下的困境,要想帮孩子走出困境,自己先改变,自己变好了孩子的问题就会自动消失。
暴力虐待狂家长和偶尔失控打小孩的家长,有着本质的不同:
前者只会变本加厉,后者会悔过改变。
亲证越来越多人间惨案后,我最深刻的体悟是:
坏种家长无法被情感教化,只能被法律惩戒。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
●第二,所有被父母害死的小孩,都曝光了制度性监管的缺失。
我看福建9岁天才冠军朱宏鑫的悲惨遭遇时,看到这样一个细节:
几乎身边所有人都知道他爸是个暴力男,老师也目睹过孩子被朱父殴打孩子的狠毒,就连相熟的家长都目睹过朱爸一脚把朱宏鑫踹飞的暴戾,大家也先后报过警。
但,报警之后呢?
朱父被警察教育一番后,小小的瘦弱的可怜的朱宏鑫,依然被送到暴力的朱父身边抚养。
直至最后被活活打死。
也就是说:
尽管我们有警察、有妇联、有儿童救助机构,但我们的公权力依然在“爹妈打孩子是小事”的漠然中,坐等悲剧一步步恶化到不可收拾。
在那个小孩被打死或被逼跳楼之前,没有一个部门能够负责担当站出来,把那个孩子保护起来。
更不要说在对孩子做伤情鉴定后,在对周围亲友走访调查后,果断剥夺暴力狂父母的监护权。
但我们都知道:
在法治更健全的国家,虐待孩子的父母会在虐待发生第一时间就被严惩。
家暴父母会因“虐待儿童罪”或“袭击罪”,面临被判数年甚至终身监禁, 法院甚至会暂时或永久剥夺他们的监护权。
政府会给孩子寻找负责合格的监护人,把孩子保护起来。
包括对有一些“有轻微暴力倾向的父母”, 政府也会对他们进行强制教育,要求他们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直至完全合格后才能重新拿回孩子的监护权。
不少国家甚至有 “强制报告”制度和 “长期监护”制度——
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如果他被虐待,老师、社工和警察都有连带责任。
疑似虐待孩子的父母,也会长期被监控,直至政府发现他再也没有虐待孩子的迹象。
与之相比,我们做的太少太少了。
小孩子无法挑选父母,甚至没有能力逃出父母的魔爪,如果公权力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保护这些孩子,他们只能被活活打死,或被生生逼死。
为了国家的孩子,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第三,9岁,是成长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关卡。
其实,永远消逝在这个5月的孩子,不止冠军少年朱宏鑫一个人。
5月8日,浙江温州一个9岁女孩,被亲妈失手打死。
5月18日,山东青岛一个9岁男孩,被亲爸狠狠打死。
我一个在公安系统工作的老朋友,给我发来这样的消息:
“娃活过9岁是个坎儿。因为12岁孩子就知道跑了,而14岁的孩子已经比父母更有力量。”
他从警多年,所得所悟来自一线办案时的亲证亲历。
10岁以下的小孩,还没有长出强韧的自我力量和反抗意识。
他们面对强权暴戾的父母,只能一再屈从和驯服。
但少年的船那么小,能承受的伤害也少,当来自大人的残暴和虐待超出少年的承载时,少年就会在绝望中跌落绝望悬崖——抑郁自杀或沉默被杀。
也有一些在暴戾家庭长大的孩子,挺过了10岁,来到了20岁、30岁。
但暴戾和残忍的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恐惧噩梦,会伴随他们一生。
就像我有个男性朋友,在父亲的拳头下侥幸长大,40岁还孑然一身,无法和人建立亲密关系,亦不愿生养孩子。
他用一生的孤独,来完成对父亲的抗争,以免伤害无辜的人。
这些年,伴随心理学备受推崇,有句话也广为流传: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我写下这篇文字的初心不过是:
一个孩子的性命,不该完全交付于投胎时的运气。
你、我、我们、我们的公权力和脚下这片土地,都该是他遭遇不幸时的幸运。
如是,当人渣父母向少年挥舞拳头时,还有会很多双手,将他紧紧抱在怀中。
感谢你读到最后。
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作者AI制作,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