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天星乡秉持“爱苗、护苗、助苗、育苗”理念,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推行“三点三线三面”的工作方法,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的新路径。
“三线”:搭好“连接线” 实现联防联动:延伸家庭教育“主线”。通过协同育人机制,把孩子的思想情绪、身心状况、日常表现等及时与学校沟通,促进家校联动。目前,已建立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组)7个,举办以《微教育》为底本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21场,模范教育家庭34户,家长参与度1100余人次。筑牢家校联动“防线”。积极打造以政府主导、家庭主体、学生主管的工作格局,建立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责任分工表,明确每位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包保对象,未成年人实施“网格化管理”,将保护任务细化到具体责任人,确保每一个未成年人都有人关心、负责。联合学校管理,定期收集、分析、研判学生心理动态,实现一人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组织教师、村支两委等人员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宣传普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用心用爱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强化校园安全“底线”。认真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将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纳入安全知识宣传的内容,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QQ群、微信群等宣传渠道,做好学生交通、食品、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等全方位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及家长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各类意外事故发生。同时,加强各部门联动,政府、派出所、司法、村(支)两委、学校进行联动联管,有效化解安全管理的难点、盲点问题。今年来,建立户外安全课堂1个,开展校园安全知识宣传50余次,应急消防安全演练30余次,开展护学岗40余次、村村通6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面”:拓宽“服务面” 呵护健康成长:聚焦“法治宣传面”。近年来,天星乡紧盯“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宣传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系好第一粒扣子,敲响法治“预备铃”。今年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1500份,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20余次,推进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从“有形”到“有效”。聚焦“文化滋养面”。天星乡通过协同育人机制,开展“阅读开放”活动,开放二十六类图书33600余册,建设阅览室2个、阅读广场1个。同时,积极推动“书法、绘画、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思州文化、农耕文化”等进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聚焦“安全防护面”。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形成“乡村联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式,乡村两级强化信息互通、工作交融,落实未成年人包保责任清单和巡查走访机制,及时掌握未成年人生活保障、入学就读等基本信息。通过发动驻村干部、党员、五老等开展结对帮扶,实地走访,根据巡查走访和结对帮扶收集到的信息,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建立管理台账,走访慰问“五类”儿童500人次,排查困境儿童1户3人,留守儿童223人,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通讯员 陈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