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大人杠上了,爸妈该怎么办?
每个爸妈,都会遇到“孩子和大人杠上了”的时候:
叫孩子写作业,他非得先看会儿书再写;
叫他早点洗澡睡觉,他非得磨磨蹭蹭挨过大人规定的作息时间;
说了某个玩具不能买,他就能在玩具店大哭大闹老半天,拽都拽不走;
某个错误批评了一百遍,就是改不了;
大人累了一天想歇会儿,孩子偏得各种黏人,怎么都说不通;
越不让玩电脑手机游戏就越想玩,你不让玩我就跟你斗智斗勇……
更别青春期的娃,咋说咋不听,简直把老父亲老母亲分分钟气疯的节奏。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让孩子改!”你不改我就不停督促、批评、甚至吼、打骂,直到你改为止。
父母们真的由此成功改变了孩子吗?恐怕大概率是失败。
真心爸妈遇到的咨询个案中,很多父母都是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毫无办法——但仍在苦苦寻求改变孩子的办法,大有“你不改我誓不罢休”的架势。
这些父母向真心爸妈咨询,也是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个能有效改变孩子的办法,当我们建议“既然现在的方法不管用,那么尝试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时,常常表现得特别失望,“好吧”,潜台词是:原来你们写了那么多育儿文章,也没有办法改变孩子啊!
——可是,为什么需要改变的一定是孩子呢?
坚持“你必须改”,是一种不成熟
希望别人总能配合自己的意愿做出改变,其实是一种幼稚和自恋,稍具职场经验的人都不会把它用到工作场景,不会同事有让我不太舒服的地方,就逼着人家改变,上司没有满足我的要求,就想方设法逼人就犯。大家会想到情商,想到情绪管理能力,想到合作能力,也会理性地想到后果。
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它却极为普遍地存在。
夫妻吵架,很多人都会坚持错在对方,需要改变的是对方,而很少想到,自己是否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对方的需求、更好地建设关系。
教育孩子,很多父母都会坚定地认为孩子应该配合父母的要求,我认为你不对的地方,你就得改,并且当自己的方法不奏效时,不是想着寻找更好的方法,而是把现在的方法升级——说不动就吼,吼不动就骂,骂不管用就打。
更有少数父母,让恼人的状况激出了一股“狠劲”,拼着毁掉孩子,也得改变他。那些花大价钱把有“网瘾”的孩子送去各种各样可怕的戒网瘾中心的父母、把孩子逼到轻生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典型。
不得不说,这样的夫妻,是不成熟的夫妻,这样的父母,也是幼稚的父母,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只知道“硬杠”,缺乏必备的调适能力。
调适是一种弹性,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
缺乏这种弹性的人,遇到事情会选择硬杠,不撞南墙不回头,撞到南墙也不回头,墙太硬,我就把墙撞破.
具备适度弹性的人,遇到事情会审时度势,懂得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让步,知道一个办法不行,我就尝试另一个办法,直到把事情稳妥解决。
无疑,后一种类型的人适应能力更强,更成熟;而前一种,则稍显幼稚,缺乏适应环境的圆融,当然也会经常遭到环境的反制,比如,在彼此硬杠中,把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越弄越疏离、越弄越对立。
懂得调适,是做父母的策略
教育孩子,可能是全天下最复杂、难度最高的工作之一,父母无论多大年龄,学识如何,阅历如何,都不能保证孩子能按照父母制定的程序完美运行,也不能保证孩子身上出现任何问题,都能马上找到有效的办法,立竿见影地解决。
但自身比较成熟的父母,会掌握一项重要的策略——懂得适时做必要的调适,让父母和孩子,随时保持一种良好合作,让家庭教育总体上顺畅、平稳地运行,而不会陷入亲子之间为某一具体问题反复纠缠、对抗的状态。
父母的调适包括:
有规则,但不过度僵硬。
比如很多父母为孩子写作业问题困扰,坚持应该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任何事情。有的父母为此努力多年,长期批评孩子写作业磨蹭。但如果我们把完成作业的规则制定得更有弹性,只要求孩子必须保质保量完成,而不规定必须几点开始、用多长时间完成,亲子之间在作业上的拉锯战就会大大减少。
其他需要规则的事情,也可以建立这样的调适尺度。
对孩子有要求,但也考虑孩子的需求。
比如玩手机玩电脑玩游戏,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大部分父母都会认为最好不玩,但这显然并不现实。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玩的需求,只想每天死死地监管住孩子,结果肯定是每天猫捉老鼠般一个追一个藏,甚至可能激发孩子的撒谎行为。如果父母能体察、理解孩子想玩儿的需求,和孩子商定彼此能接受的时间和时长,彼此都会减少很多烦恼。
其他父母的要求和孩子的需求可能有所差异的情况,也都可以采取同时考虑双发需求,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方法。
及时放弃不奏效的方法,探索其他可行方法。
比如买玩具,很多家庭都一再重复“在玩具店想买玩具——大人不给买——孩子哭闹——大人讲道理——孩子不听——大人把孩子拽走”的固定程序,大人的烦恼是:我跟孩子讲了无数次道理了,他老不听,我该怎么办?
既然讲道理不听,那就别再坚持只用一个法子了啊,更好的办法难道不是“减少让孩子面对玩具诱惑的机会”吗?
这个策略,可以适用于所有“怎么说都不听”的情况,如果眼前的方法不奏效,那么一定不是孩子不好,而是父母的方法不够好,及时探索更好的方法,才是做父母应有的理性。
彼此“杠上”的状况发生时,及时撤出。
大人和孩子就一个问题“杠上”,其实是亲子之间最糟糕的状态之一,这种状况一旦发生,通常会愈演愈烈,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之间。、
经常有妈妈问我:可是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我能怎么办?办法是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希望孩子审时度势做出理性的改变。在成熟和理性程度上,父母理应强过孩子,当对立的状况发生时,努力改变对立状况的理应是大人。
确实有少不部分孩子能做到一件父母不高兴马上乖溜溜地表现好点来哄你,但这实际上是孩子和父母的角色颠倒,成熟的孩子来照顾不成熟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并非好事。
总之,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铁板一块,不懂调适,很可能让自己和孩子在激烈的“硬杠”中两败俱伤,学会“调适”,才能把亲子关系导入良性合作的轨道,摆脱每天的鸡飞狗跳,一点点创造出理想中的岁月静好。
真心爸妈(徐智明 / 高志宏)
孩子向前,父母退后
著有《育儿基本1、2》、《阅读手册(上、下)》。以“让孩子自主、与孩子合作、让孩子满足”三理念打造家庭教育底层逻辑;以“全学科自主阅读”成就孩子学习力。北大本科,中传硕博,两孩父母,现居北京。
孩子和大人杠上了,爸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