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雅思之父”:学英语究竟有没有捷径?
开心田螺
2025-08-26 10:56:10
0

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Luna 编丨Amber

说到英语,这是家长圈里永远不会冷场的话题之一。不过具体到家庭中,学英语的头疼问题一个没少:

中高考英语越来越贴近国际英语考试,今年上海高考就把笔试从140分降到115分,听说则从10分大幅提升至35分;

新课标也在贴近原版教材,文章变长,增加了专业词汇,听力也在增加长句;

也有家长一路用原版动画“磨耳朵”、用分级阅读、原版教材磨阅读,力气没少花,但孩子英语提升却不大;

语言标化刷的出高分,结果留学还是会遇到语言障碍……

英语好像越来越难,那学好英语的制胜秘籍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外滩君和Michael Milanovic博士,专门聊了聊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那些事儿。

Michael是谁?

他担任朗思国际测评LanguageCert Assessment董事会主席,更是被誉为“雅思之父”1989年到2014年,雅思品牌的建立和推广离不开他的贡献。

2015年,他加入了朗思国际测评,主导开发了全新一代英语语言资格证书,朗思已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荷兰、法国等9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全球近三千所大学认可,作为申请签证及留学的语言能力证明。

而且,他还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的开发指导者之一,大家熟悉的雅思、托福、剑桥英语等语言考试都要与它的等级对标。他足以称得上语言测评行业的泰斗。

那么,Michael眼中的英语学习应该是怎样的?中国孩子的英语焦虑,该怎么解?

怎样才算学好了英语?

中国学生这些年英语学得怎样?

外滩君查了查近年来的雅思成绩,

2019-2022年中国雅思考生的分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平均分从5.8分上升到6.1分,但是2023-2025年总体平均分有所下降,总分下降到5.9分。

从2024-2025雅思官方数据报告来看,中国考生的总分表现位列第35名;但口语排名全球倒数第一,写作排名全球倒数第二。

Michael在多年的观察中看到,和多年前相比,中国学生在国际性英语测评中的表现更好了。但是,中国学生的英语技能没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写作和口语。

家长们的众多焦虑,似乎有了缘由:

为什么孩子们的英语水平有时候还是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没办法跟上家长预期的学习进度?

孩子在口语对话,甚至考试中都表现不错,遇到学术写作或专业性阅读就明显吃力;写作内容缺乏深度,更是难以应对长难句和专业性较强的语篇。

Michael认为,国际性测评分数提升,背后原因非常复杂,考生基数扩大、应试熟悉度提高都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理性看待成绩与真实水平之间的关系“考试仅反映考生当时的表现,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尤其不能代表更广泛群体的英语水平。”

这里就要提到Michael曾参与制定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现在已经成为语言能力和各类英语考试的标尺。几乎所有国际性的英语考试都会和CEFR对标,家长圈里常提到的“A2”“B2”等就是来自CEFR

CEFR通用参考水平

CEFR将语言水平分为A(初学水平)B(提高水平)C(熟练水平)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内部又分两级,共A1-C2六个级别。CEFR还有个特点,它不仅关注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还非常关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问候、点餐、购物;学术场景中的听课、讨论、学术写作;

甚至还考虑到了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比如互动社交下的对话、倾听、讨论等,或是独处时的自主阅读、写作和思考……

显然设计再完善的考试也难以全面覆盖所有的现实语言使用情境。

那么,什么水平才算学好了英语呢?

Michael没有给出“一刀切”的标准,因为孩子们存在个体差异。不过也有一些标准可以参考,在很多国家,11岁的孩子被期望达到A1A2;如果以留学为目标,那么通常要达到C1,才能将英语运用自如。

不过这个目标可不简单。几年前,Michael在欧洲15个国家调查了近5万人。结果显示,非英语国家中,瑞典表现最好,有57%16岁孩子英语能力达到了B2,而法国仅有5%16岁孩子能达到B2

涉及到学术英语,就更需要时间和积累。Michael提到多伦多大学教授James Cummins的一个理论,在学术环境下用外语思考和学习,K-12学生需要57年才能掌握;如果母语学习素养不强,这个时间可能会长达710

所以,学好英语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刷题刷分,考试分数好看了,

但英语未必真提高了

小到校内测试,大到中高考或留学相关的标化考试,考试是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必要一环。“学英语,考试,再学,再考”已经是一条普遍的学习路径。

可是,倾注这么多精力,参加考试真的能提升实际英语能力吗?

作为语言测评领域专家,Michael眼中的英语考试比较纯粹,并不天然为“帮助学习英语”而生。如果目标是提升语言能力,他甚至不建议在短时间内反复参加同一级别的同一个考试

语言测评的本质是什么?Michael认为,语言测评的初衷就是评估,考试从考生的语言能力中抽样,然后推广到整体语言能力,以此判断考生是否具备使用英语学习或生活的能力。” 这也是目前各类英语测评的通用逻辑。

当然,Michael认为,考试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有挑战性的考试,更能激发学生去提升能力从设计者的视角看,“好的测评不应该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所以不会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完成测试任务,而会努力使测试能反映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

学英语最大的坑之一也在这里——那就是把通过考试等同于学习语言。尤其是刷题式备考,对提升语言能力几乎有害无益。“我见过一些填鸭式备考,学生们逐字逐句背下200道作文题,考场上再把这200篇文章拼拼凑凑,写成答案。”

考试时的阅读和思维模式也和真实学习状态差别巨大。日常学习可以涉猎海量的书籍、杂志、互联网等渠道,但考试则要求限时从限定文本中提取信息。如果仅以通过考试为目标,反复刷考试范围内的内容,提升的很可能只是解题技巧,语言能力更是被限制在有限的考试英语

Michael非常形象地把考试英语称为“人工语言应用”(artificial language use),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准确性,但是相对忽视流利度和交互性,而后者恰恰是生活中更重要的。

不少留学生和外滩君提到过语言问题,很多都跟“交流”“学术”场景相关:听课专业词汇高频出现,课后阅读材料多,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要解码同学们来自全球的口音,更要重新“修炼”学术英语……

另外,文化背景也是设计测评的难点。有的测评会加入不同的口音,或是选取一些反映当地风俗、文化的阅读材料,但相比真实的多元环境,显然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选材“也需要非常小心,因为你不想冒犯任何人”。

当然,好的测评是会不断演变和变化的。就像Michael说的,“虽然不是每天都变,但会持续关注测试的进展、评分标准、任务类型,并根据研究不断完善改进。”

他还和外滩君揭秘了设计测评的流程:一个基本准则是,要参考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怎么用这门语言。专业术语叫目标语言使用领域。然后据此去挑选代表性材料设计考题。而且,设计者们还会持续追踪考生们的后续表现,比如大学学习状况,来调整和完善测评。

所以,“考试就像一个信号,告诉家长孩子目前达到了什么水平,但这不是最终目的。”

学习英语,

家长最该做的事&最不该做的事

Michael用了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英语考试和学习语言的关系——减脂期间掉秤,不是靠称体重,而是靠控制饮食和锻炼。那么,在他这样的资深英语专家看来,学习英语有没有什么终极秘诀?

Michael的答案是,语言学习没有捷径,真正的提升,离不开充分且有深度的接触(Exposure

语言的“沉浸”,对学习的影响十分巨大。Michael的欧洲调查中,瑞典孩子虽然英语领先,但是西班牙语水平却排名倒数,西语可是欧洲第二流行的语言。

其实原因特别简单,很多瑞典家长会英语,他们和孩子说英语、看英语节目、读英语书籍,家中沉浸式英语环境特别好。但会西班牙语的家长就很少,打造像英语那样的环境更是难上加难。

在中国,“原版娃”培养在家长圈中很受欢迎。有道词典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年级学生已经普遍开始接触全英文名著,他们的查词量已接近同期的高三学生水平。

Michael认为接触真实的材料、真实的语言,很有帮助。孩子跟着英语母语老师学习,不仅能掌握地道的发音,理解文化,也有助于建立自信。不过他也补充,“非英语母语老师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能更加敏锐地感知学生的痛点和需求。”

在具体学习上,Michael格外强调语言的本质是交流。和北外教授曹文的对话中,他就提到,掌握最常用的500个单词就能进行相当程度的阅读和理解,但想快速见效并不简单。

研究表明,一个单词要进行15次有意义的互动才会被记住。并且不是简单地背诵,而是要在语境中去认识单词,甚至包括语音变化。举个例子,你学习了用英语说‘you’和‘won't’,但‘won't’和‘you’在一起,发音就会变化。

Michael特别强调,词汇很重要,语法也很重要,但过分专注规则技巧,忽视了用语言来交流,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语言学习需要时间积累,可现在每门课都要“抢”时间。这种情况,该怎么抓大放小呢?

Michael的建议很朴素,就是抓住两点——保持兴趣,持之以恒

Michael曾在法国呆过一段时间,他自己有一些法语基础,那时他坚持每天看1-1.5小时的法语节目, 3个月后就能无障碍看懂那些节目了。所以积少成多的效应是很惊人的。

不过,持之以恒也不是纯靠意志力,特别对孩子来说,兴趣极其重要。Michael在采访中也多次强调要“保持兴趣”。

如果学不了一小时,那就每天坚持30分钟、20分钟、15分钟。恐龙、数学、天文……动画、播客、文章、俱乐部……无论什么主题什么媒介,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用英文去学习。甚至是用英文对照中文学习同一个主题,也会很有意思。

“有些孩子可能喜欢钻研语法,但大多数孩子都觉得很无聊,一定要避免无聊的事,比如考试、刷题、抄写。”

而且除了输入,Michael还提到现在一些英语播客和节目,总会留下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深度思考一直是中国孩子的薄弱项,其实在听节目的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和回应这些节目的问题,就是一种容易实践的提升方式。

AI的英语突飞猛进,

还需要学英语吗?

在当下,AI是每个教育话题下必聊的问题,Michael也深感AI的强大。

去年,Michael收到的一些会议记录,还需要做大量的修改,但今年他发现很多会议记录写得特别完美。怎么会有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英语突飞猛进?这背后,自然是有AI加持。

“当AI能写出非常好的英语文章时,我们还需要学好英文吗?”这也是Michael思考的问题之一。

AI对就业、社会带来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两年前,“AI提示词工程师”忽然大火,他们通过优化提示词来训练AI的功能。在那之前,Michael从未听过这个岗位。可今天呢?大家已经不怎么提“AI提示词工程师”了,因为每个人都是“提示词工程师”,可以打造自己的智能体。

不过在Michael看来,未来十年,一些基本的东西不会改变。“我们仍然需要学习语言,需要学习规则,需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但是如何将这些语言技能和AI交融在一起,或许会成为重要的议题。

对于学英语的孩子来说,Michael也提了两条建议——

1

不要仅为了通过考试而学英语,多通过语言去获得新的知识,收获全新的人生体验。

2

用英语来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这比找到不感兴趣的东西更有挑战性,也更给人动力。

Michael还记得上个世纪第一次来中国时,遇到了很多英文特别好的中国学生,而他们甚至都没有走出过国门,就是靠着BBC等节目来了解英语世界。如今现实中升学、选拔的压力始终存在,但学习的初心会成为迷雾中的引路灯。

“学习语言有一条价值不会改变——语言打开了通往别处的大门,通往另一种文化、另一群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的大门。”

K12 成长与教育社区

追踪前沿资讯 洞察成长规律

挖掘充满温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在英语超级大咖眼中,英语学习应该是怎样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套小学公式定律真的太实用了,... 这套小学公式定律真的太实用了,哪里不会就可以查到,快点安排吧学习用品 学习资料分享 学习方法
热搜第一!网友称有人戴恐怖面具... 26日,“高速有人戴恐怖面具吓车”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 ▲微博热搜截图 据极目新闻报道,...
我在封闭式英语学校学习英语九个... 在当今社会,英语已成为一项必备技能。为了实现英语能力的蜕变,我选择在一所封闭式英语学校学习了九个月。...
浙大博士求职211被拒?本科学... 2025年4月,一位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向南京两所211高校投递简历求职,却因本科学历毕业于双非院校,...
路边社消息:盐城小学幼儿园老师... 路边社消息:继近两年来的高中老师、初中老师参加的全市老师业务能力测试后,今年又将迎来小学、幼儿园老师...
有人忙着赶作业,有人游玩做题两... 快乐的日子总是稍纵即逝,转眼暑假已到尾声。这个时候,周围总是响起熟悉的问询,“作业咋样了?”简单一句...
言之凿凿:为何大多数在美留学生... 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女子讲为什么那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毕业后不回国,她列了四个点,挺接地气的。视频是2...
孩子被老师批评过对老师产生恐惧... 凌晨三点,张女士在家长群发了一条带着哽咽的语音:“大黄蜂老师,我女儿最近一提到学校就发抖,昨天甚至躲...
江西景德镇警方通报一起故意伤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珠山分局8月26日早上通报: 2025年8月25日22时20分许,珠山区振兴大道...
“交完学费,心都在滴血”,研究... 人真的会因自身学历过高而后悔吗?这话听起来就感觉不太可能。并且倘若孩子真这么想,估计家长也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