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才没过几天,就有不少学生在网上“晒”生活费了。有的学生抱怨“一个月1500元,吃饭都紧巴巴的。”而也有人说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2000元才可以,否则就没办法买零食、聚餐、谈恋爱了。似乎没有几个大学生说生活费够用的。事实上,大学生的“生活费”究竟应该多少才算正常,这要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来决定。
先来举个例子,如果你在西部地区读大学,每个月1500元生活费是够用了,而且还有剩余。但如果是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读大学,那2000元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不过,我们认为在大学的求学期间,学生还应该以学习为主,“生活费”还是需要家长来提供,所以不应有过多的消费需求。
根据权威机构数据,大学生月均生活费普遍在1000-2000元之间。最主流的是两个区间是1000-1500元(占34.3%)和1501-2000元(占41.1%)。而大学生超过3000元生活费只有3.1%,这是属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大学生的“生活费”大致分成以下4个档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档,温饱型(1000元以下)
大学生“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就属于温饱型。一日三餐只能去学校里最便宜的食堂,零食、外卖、奶茶者不存在。而同学聚餐、郊游等这类“社会活动”,都不要去想了。事实上,如果在西部地区的大学,每月1000元生活费还能苦撑一下。如果是北上广深大学读书,那除了微薄的生活费外,最好还是去做一份兼职才能维持基本生活了。
第二档,小康型(1000-1500元)
而在这个生活费区间的大学生最扎堆,很多学生的家长经济条件有限,每月也只能给子女1000-1500元的生活费。通常像这个档次的生活费,平时的饭菜质量可以相对好一些,偶尔也可以与同学聚餐、叫个外卖,总体生活压力并不大。但是,要再想到周边旅游、看电影、买新衣服等消费,那手头还是有点吃紧的。
第三档,小资型(1500-2500元)
处于这个档次的大学生的日子过得会相对舒服一些。除了偶尔到外面饭店去聚餐之外,节假日还可以去看电影、到周边去旅游,甚至还可以给自己买些好看衣服。实际上,如果1500-2500元在一线城市上大学,基本达到“及格线”。至少不用整天算计每顿饭的钱了。而如果是在二三线城市上大学,那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第四档,富足型(3000元以上)
大学生“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就是属于富足型了。如果去学校食堂吃饭,这钱根本花不完。很多这类学生喜欢经常叫外卖、购买零食、喝奶茶。周末同学聚餐、外出旅游等也不会担心没钱。如果看到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有些旧了,也可以马上换新的。总之,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活费,就不用再为手里没钱而发愁了。
大学生“生活费”多少算正常?通常在二三线城市1500元,而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2000元就够了。1500元的“生活费”属于什么水平?属于中等水平,就是正常生活开支够了,想过稍好一些的生活就不太现实了。
实际上,每个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并不一样,有些人觉得1500元生活费够用了,毕竟在求学期间,生活开销并不大。但是也有些人觉得1500元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过,我们认为,在读大学期间,每个学生的“生活费”档次,应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千万不要给父母增加过多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