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易家帅
新学期伊始,武汉汉阳交通管理部门立足实际,精准实施“一校一策”,在多次实地调研、多部门协同会商的基础上,推进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优化交通组织措施,缓解上下学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努力为广大师生和家长营造更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
多方合力开辟通道促进人车分流
“继晴川初级中学、西大英才小学之后,钟家村小学三里坡东校区成为汉阳区第三所利用公园实现放学的学校。”汉阳区分局交管大队民警介绍道。8月28日,该校借助校园旁公园绿地,新增出入口、铺设人行步道,并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和家长等候区,有效缓解了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钟家村小学(三里坡东校区)坐落于高龙路南段,该道路为双向两车道机非混行道路,也是江腾苑、广电兰亭都荟等大型社区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高峰时段,通勤车流与接送学生车辆高度叠加,原有道路资源难以满足瞬时通行需求,车辆占道停放、机非混行等问题频发,既造成交通拥堵,也带来安全隐患。
8月以来,大队与住建、城管、园林、教育、街道等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联动,利用学校南侧公园绿地铺设步砖、设置学生专用等候区,实现人车分离,缓解高峰时段人流拥挤和占道现象。同时,在学校东南角新增学生出入口,分流上下学人流,减轻主入口通行压力;将原占用机动车道停放的非机动车引导至新建等候区有序停放,保障机动车通行空间,提升道路整体通行效率。
精准施策缓解拥堵节点
“通过一系列交通组织优化,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将得到明显改善。”汉阳区分局交管大队民警表示。8月20日,针对钟家村明德小学所在的芳草一街,通过调整车道、完善设施、优化信号配时等措施,有效缓解交通节点交织问题,提升路网通行效率。
该校位于四新中路与芳草一街交会处,邻近多个住宅区,北靠杨泗港快速通道,东接四新中路主干道,交通流量高度集中。芳草一街路口与汉新大道路口间距不足50米,信号灯间距短,车辆频繁启停严重影响通行效率。早晚高峰时期,通勤车流与学生接送车流交织,引发的路口拥堵甚至蔓延至杨泗港快速通道主线,恶劣天气时情况更为严峻。
大队联合区教育局、校方及相关单位多次实地调研,在四新中路芳草一街路口实施“右进右出”交通组织,设置调头车道,有效分离交通流、减少冲突点;同步增设中央隔离护栏与斑马线警示柱,规范通行秩序;优化信号灯配时,提升协调通行能力,减少车辆排队。一系列措施显著提高了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水平。
综合治理打通区域循环
“我非常支持。改造后,我们从玫瑰街右转进入玫瑰西路接送孩子,秩序肯定会好转,也能缓解校门口‘进不来、出不去’的问题。”德才中学学生家长沈女士在马路现场会上表示。开学前,玫瑰街通过调整车道、增设独立非机动车道和完善隔离护栏等措施,打通区域微循环,有效改善交通环境。
玫瑰街(玉龙路至玫瑰西路段)全长约150米,宽14米,为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道路,是德才中学、幼儿园学生出入的必经之路,也承担着连接江汉湾桥、汉阳大道和二环线的过境功能。周边网红餐饮密集、居民区集中,交通构成复杂,高峰期间违停现象严重,四车道常被压缩为两车道,机非混行隐患突出,公交车进站困难,整体通行效率低下。加之学校上下学、餐饮消费与市民出行等多重需求叠加,经常引发交通节点溢流,波及玉龙路、玫瑰西路及汉阳大道等主干道,形成区域性拥堵。
在街道的支持下,大队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重新施划车道,增设独立非机动车道,实现机非分离;全线增设机非隔离护栏、中心护栏及交通指引标牌,规范行车轨迹,并在公交站设置柔性隔离柱,保障乘客上下车安全;在道路外侧开辟专用非机动车停车区,引导车辆有序停放,释放机动车通行空间。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道路利用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校园周边交通治理,既是守护师生平安的“民生工程”,更是需要久久为功、精细打磨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汉阳交警始终把师生安全、家长关切放在首位,聚焦全区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痛点难点,先后对钟家村小学、晴川实验小学、至诚小学等13所学校周边的西桥路、洲头南路、凤仪路等17条重点路段,精细开展交通组织优化,从调整信号灯配时、增设隔离护栏等方面,到施划彩色斑马线、优化停车泊位等方面,一系列“微改造、精治理”举措落地见效,周边交通秩序显著改善,赢得了师生、家长和市民的广泛认可。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