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以书法教育与社团活动涵养学生素养,让笔墨书香逐渐浸润校园,成为一道隽永而灵动的风景。
学生的作品于笔锋流转之间见精神:撇捺舒展如行云,点画凝练似磐石;墨色浓淡交织,韵律隐现其中,不仅展现出汉字书法的风骨与韵味,更传递出少年对传统艺术真挚的敬畏与热爱。
这份笔力非一日可成。每日放学后,书法教室便成为社团学生执笔深耕的天地——他们常年握笔的指节微微泛红,砚中的墨汁换过一碟又一碟,临摹的宣纸也渐渐堆成小山。从最初笔画歪斜、手腕生怯,到如今从容驾驭多种书体,甚至将古诗的意境融注于笔墨之间,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日日临池把墨研”的执着与坚持。
书法教育远不止于技法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品格的塑造。课堂上,教师从汉字源流入手,解读“孝”“礼”等字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习字的过程成为接触文脉的旅程;社团中,“师生共写春联”“书法故事分享”等活动则巧妙激发兴趣、凝聚情感。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陪伴学生在舒缓书写中沉淀心性——写错字时修一份耐心,写不下去时磨一份毅力。这份在墨香中滋养的专注与从容,也悄然流向他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一幅幅作品,是成长的见证,是时间的果实,更是“双减”之下教育初心的温柔回响。笔墨晕染之间,一份沉静而厚重的成长正在发生,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正于更多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刘霞/图文)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03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