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风尚源远流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教师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1985年确立以来,9月10日已成为我们共同感念师恩的日子。今天,市妇联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我国教师节的由来和发展演变,致敬每一位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
教师节的由来
古代的教师节与孔子密切相关。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可算作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位老师。他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倡导私学并教导出三千门徒之后,普罗大众才开始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最早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汉、晋时期,每到孔子诞辰日(农历8月27日),皇帝就会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会请教师们吃饭,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等福利待遇了。
唐宋时期,国都和各州、府、县在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孔子诞辰祭典。此外,国子监、书院以及州、府、县也会选拔成绩突出者为“司业”,报送朝廷,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到了清代,孔子诞辰祭典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大,成绩最为卓著的教师在这天会被授予八品职衔,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清代许多著名学者,如颜元、阮元、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时得到的提拔。
教师节的发展演变
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1.“六·六”教师节
1931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3项目标。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2.“八·二七”教师节
教师节——国民党政府1939年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专家考证后,将孔子诞辰日换算为西历9月28日,遂又将教师节一并改为9月28日。
3.“五·一”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作为我国教师节。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并未实行。
4.“九·十”教师节
为尽快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进一步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关部门征求了叶圣陶等人的意见,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旨在让学生在新学年伊始感念教师的辛勤付出。在中央领导关怀和各方共同努力下,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
教师节的诗句
教师节的诗句丰富多样,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也展现了教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师节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它用春蚕吐丝和蜡炬成灰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教师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它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使命,即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它借落红化作春泥护花的自然现象,比喻教师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4.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句诗出自清代画家、书法家郑板桥的《新竹》,它用新竹和老竹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扶持作用。
5.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这句诗出自一副对联,它用鹤发银丝和丹心热血的对比,赞美了教师年高德劭、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6.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它借宋玉的典故,表达了对儒雅风流教师的敬仰之情。